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MER透镜在学生问题行为观察中的借鉴和运用

【作者】 刘 瑛

【机构】 神木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问题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技能;而运用MER透镜原理进行学生问题行为观察,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它可以使教师的教 育行为越来越变得积极理智和充满温馨智慧。
  关键词:学生问题行为观察;MER透镜;问题区域;积极交流;主动咨询
  学生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有别于日常观察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因此,它对教师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积极有效的观察能力和技巧作为技能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师进行学生行为观察的专业水平。它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教师通过观察所获取的信息是否准确、有效,二是教师观察之后所作出的反应是否及时、恰当。面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在学生行为观察中还普遍缺乏科学方法和技巧的意识的现实,教师应当通过积极获取相关知识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技能,使教育更富智慧;而借鉴和运用MER透镜原理进行学生问题行为观察,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1 基于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的MER透镜原理
  1.1 MER透镜原理的提出
  MER(manage effective relationship)代表“建立有效关系”,MER透镜原理是美国人际关系学家H·H·克林纳德(Clinard)在其《人际关系成功之道》(Winning Ways to Succeed with People)一书中系统提出来的。H·H·克林纳德认为,人的头脑象照相机一样,不停地摄取周围世界的影像,不同的是人们还以自己的经历、态度、价值观念来审视这些影像。通过MER透镜观察,他人的不同类型的行为将聚焦于镜头的不同区域,人们以此选择出最适合于对方的应答技巧。“与人相处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这就是对当今管理思想影响颇大的著名的克林纳德法则。
  1.2 MER透镜要求客观判定他人的行为
  在MER透镜中,行为是对自己通过感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客观描述,而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印象评价等,在其转化为明显的行为前,通过MER透镜是观察不到的。例如,说某学生学习不认真,该评价是不能聚焦于MER透镜中的;但另一方面,任何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具体行为,在MER透镜中都可以观察到——例如,这节课上玩手机了,或者上次作业书写太潦草了,等等。
  1.3 MER透镜要求准确判断问题属于谁
  行为可引起积极、中性或消极的情感反应,其中引起消极情感反应的行为就是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谁引起了问题或谁需要改变行为,问题就属于谁;而MER透镜却与此大相径庭,问题属于的是那些感觉不愉快和想要改变行为的人。例如,教师平常对学生行为的观察,更多的是关注诸如迟到早退、扰乱他人学习、抽烟打架等等违纪和不良的行为,并且认为问题属于这些违纪的学生。这没有错,但MER透镜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认为,在上述教育情境中,问题不属于引起问题或需要改变行为的违纪学生,而属于感觉不愉快和想要改变行为的教师和学生们,因为这些学生被扰乱了学习产生了不愉快的感觉,而教师想要教育违纪学生停止不良行为并且要其承诺不再重犯。
  1.4 MER透镜要求积极应对问题行为
  面对引起自己消极情感反应的他人问题行为,MER透镜明确将其划属于自己问题区域,而且基于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原则,MER透镜要求我们采用适宜的技巧积极主动地进行应对。
  2 MER透镜在学生问题行为观察中的借鉴和应用
  2.1 明确学生问题行为在“自己问题”区域的具体类型
  当我们运用MER透镜进行学生行为观察时,就会意识到,当学生给你造成了问题,与其轻率地对学生下断语,给予批评或评价,不如去明确引起问题的行为或事态。在MER透镜中,聚焦于“自己问题”区域的行为大致分为实际问题和观念问题两类。实际问题主要是指学生问题行为对教师的教育实施环境带来实际影响,如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纪律、抽烟打架等。观念问题,主要是指学生问题行为与教育所坚守的主流价值观、道德观相冲突但没有在当下带来实际影响。例如,某学生课余时间喜欢看一些小说,你认为其中有一些平庸无聊的书;或其与一些人的交往,你觉得可能会有一些潜在问题让你担心;等等。面对不同的问题类型,MER透镜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适宜技巧应对。
  2.2 通过“积极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通过MER透镜意识到其聚焦于自己的实际问题区域时,就应及时采用“积极交流”的应对方式。MER透镜对此要求包含如下技能要素:⑴使用有条件赞赏用语,即说出你所希望的行为、它对你及其环境的实际影响以及你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学生积极改变了行为,表明问题得到解决。⑵否则要求准备积极交流的措辞,包括对造成问题的行为的具体描述、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你的感受。⑶选择时机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
  3 MER透镜在学生行为观察中的积极意义
  首先,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因为已将其归于自己的问题区域,在自己的意识中,是要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所以将会有效地避免因惯常的方式带来的对学生的简单指责、粗暴处理甚至情绪负面宣泄,使学生能够减少抵触心理产生积极感应。
  其次,因为教师在观察之后理性地采取了符合人性的适宜技巧,师生双方将会更加尊重和体谅,使问题更有可能得到积极而有效的解决。
  最后,教师若长期以此理念和方式处理教育问题,将会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越来越变得积极理智和充满温馨智慧。
结语
  有效运用MER透镜及其技巧的前提是教师的爱、真诚、尊重、耐心和责任心,否则一切冷冰冰的技巧都将无济于事。同时我们不能奢求MER透镜及其技巧能够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行为,因为面对对象是人的一切技巧,只有具有因人、因事、因地的适宜性和开放性,才会真正有效并且被丰富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美)海伦·克林纳德著 李飞等译,《人际关系成功之道》,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08。
  [2] Winning Ways to Succeed with People.Powerful Skills by Clinar
  [3] “百度百科·克林纳德法则”http://baike.baidu.com/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