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让学生愉快接受批评
【作者】 刘守德
【机构】 潍坊渤海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近几年由老师批评学生导致学生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老师批评学生引发的争论越来越多。于是很多老师为避免引发争议,不敢批评学生,导致学生的违纪行为越来越严重,这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潜心研究批评教育的原则和艺术,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批评,快乐健康的成长。
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思想、行为上都不成熟,有时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为了教育学生成长,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专家指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
批评应遵循的原则:
(一)批评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从教,依法施教。即必须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
(二)批评要以人为本
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需要、要合乎人性、要维护人的权利、提高人的价值。批评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批评必须公正、合情、合理,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补过失,防患于未然。
批评的过程:
(一)批评前的准备
1、选准批评的对象:学生的越轨行为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违反了正当价值要求和合理社会规范取向,并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违背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全面了解学生,弄清错误倾向。
(二)选择恰当的批评的方式、场合与方法
对待犯错的学生要以说服为主,“攻心为上”。要达到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批评化作暖流,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学生,更不能当众揭短,使犯错的学生无地自容,产生逆反心理。
1、迂回式批评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迂回式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2、幽默式批评
幽默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发言等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先扬后抑式批评
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
4、巧下台阶式批评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僵局。此时,教师最好是“放他一马”,给学生找个台阶,帮助学生下台,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
5、榜样引导式批评
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可以不作正面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进行对比鼓励。
6、暗示式批评
有时学生犯了错,老师可以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通过与学生谈心的方式,用提醒、启示的语言或做个动作,使个眼神来进行暗示,让学生心领神会地接受批评收到教育。
(三)搞好善后工作
老师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后,对情绪和行为表现反常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加深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清除与他们的隔阂和误解,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批评注意的问题:
1、批评要因人而异
批评学生,应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学生犯错误时的心理而异,因学生过错的程度而异,因学生改过的积极性而异。
2、批评要看错误造成的范围和影响
如果影响范围不大、范围不广,教师可以将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如果范围大,而且影响恶劣,可以采用杀一儆百的做法,提醒大家,引以为戒。
3、批评要看时机和火候
批评得把握时机,对于刚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及时忙于批评和指责,而应该让他冷静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找他谈谈他所犯的错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和接受老师的批评的。
4、注意被批评学生的情变化
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要根据其态度与心理变化而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要以变应万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5、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行为美和语言美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采用挖苦的、刻薄的的语言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还可能造成学生产生仇视和自卑的心理,背离老师批评的本意。
6、批评要严字当头
“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学生犯错误时,必要的批评能使学生醍醐灌顶,猛然清醒,悬崖勒马。但批评教育必须建立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之上。
7、忌尺度不一
老师批评的尺度一定统一,一碗水端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8、忌小题大做,当学生犯错误时,批评要就事论事,应该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9、忌片面武断或全盘否定
老师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要对学生犯错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了解,这种了解是外围的了解,避免冤枉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犯错误,老师要从善意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犯错过程,不能全盘否定,对积极的面、点要及时肯定。
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思想、行为上都不成熟,有时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为了教育学生成长,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专家指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
批评应遵循的原则:
(一)批评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从教,依法施教。即必须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
(二)批评要以人为本
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需要、要合乎人性、要维护人的权利、提高人的价值。批评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批评必须公正、合情、合理,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补过失,防患于未然。
批评的过程:
(一)批评前的准备
1、选准批评的对象:学生的越轨行为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违反了正当价值要求和合理社会规范取向,并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违背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全面了解学生,弄清错误倾向。
(二)选择恰当的批评的方式、场合与方法
对待犯错的学生要以说服为主,“攻心为上”。要达到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批评化作暖流,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学生,更不能当众揭短,使犯错的学生无地自容,产生逆反心理。
1、迂回式批评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迂回式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2、幽默式批评
幽默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发言等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先扬后抑式批评
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
4、巧下台阶式批评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僵局。此时,教师最好是“放他一马”,给学生找个台阶,帮助学生下台,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
5、榜样引导式批评
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可以不作正面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进行对比鼓励。
6、暗示式批评
有时学生犯了错,老师可以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通过与学生谈心的方式,用提醒、启示的语言或做个动作,使个眼神来进行暗示,让学生心领神会地接受批评收到教育。
(三)搞好善后工作
老师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后,对情绪和行为表现反常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加深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清除与他们的隔阂和误解,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批评注意的问题:
1、批评要因人而异
批评学生,应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学生犯错误时的心理而异,因学生过错的程度而异,因学生改过的积极性而异。
2、批评要看错误造成的范围和影响
如果影响范围不大、范围不广,教师可以将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如果范围大,而且影响恶劣,可以采用杀一儆百的做法,提醒大家,引以为戒。
3、批评要看时机和火候
批评得把握时机,对于刚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及时忙于批评和指责,而应该让他冷静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找他谈谈他所犯的错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和接受老师的批评的。
4、注意被批评学生的情变化
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要根据其态度与心理变化而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要以变应万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5、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行为美和语言美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采用挖苦的、刻薄的的语言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还可能造成学生产生仇视和自卑的心理,背离老师批评的本意。
6、批评要严字当头
“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学生犯错误时,必要的批评能使学生醍醐灌顶,猛然清醒,悬崖勒马。但批评教育必须建立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之上。
7、忌尺度不一
老师批评的尺度一定统一,一碗水端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8、忌小题大做,当学生犯错误时,批评要就事论事,应该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9、忌片面武断或全盘否定
老师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要对学生犯错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了解,这种了解是外围的了解,避免冤枉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犯错误,老师要从善意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犯错过程,不能全盘否定,对积极的面、点要及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