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抓好语文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 冯晓芳
【机构】 高柳初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每年的中考一结束,就会带给我们的很多思考。如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就基础知识、阅读、诗歌和作文等几方面的做法而言,需做到以下的几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阶段目标细致。
第一阶段,以回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知识积累为目标,纵向的梳理课本知识。
第二阶段,以加深理解知识、注重迁移知识并初步提高能力为目标,横向的复习各个知识点。
第三阶段,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进一步迁移运用知识,提高各项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为目标,讲练结合模拟冲刺。
二、做好分类指导,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并重。
近两年来,中考语文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类复习指导。
A、重视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
关于语音文字的复习: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重点复习自己的难点、易错点,特别要注意语音和字形,包括一些重要词语及成语的使用。然后是学生实际情况的检测与信息反馈,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其次是标点的使用和病句的修改:我们让学生明确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结合阅读理解和写作加强训练。
再次是语言运用类知识的复习:包括名著的阅读、语段信息的提炼与概括、仿句与综合性的学习等。除名著知识需识记外,其他知识重在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为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把握解题技巧。
最后是名言警句和诗词填空、鉴赏知识的复习。可以让学生在全面背诵各册要求背诵的课文的基础上,筛选出诗、文言文名句,反复背诵默写,反复记忆,通过默写强化积累,并设计一些意境性或理解性题,将它融汇贯通,加强对诗文名句内容的理解,以应对中考背诵默写题中的提示性填空和诗词的鉴赏,最后通过检测以得到提高。
B、阅读——现代文阅读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一般包括记叙文(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类,在复习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
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也就是所有的阅读试题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得到依据和理由,可以这样说,凡是脱离原文形成德答案都是无本之木,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中考语文阅读是以理解阅读为原则的。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应根据试题要求,完整地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避免答题遗漏。“三种能力”即“审察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审察题目,可以揣摩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筛选信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要让学生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掌握答题技巧。语言表述要求答题时语言通畅,简洁明了。
根据“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复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明确文章的题材,准确把握各类体裁的特点及考察点。
(2)善于抓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捕捉信息。
(3)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题枝、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4)指导学生想好再说,能驾驭语言,组织语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紧扣文章的主题,把具体的答案还原到选文中验证。
例如对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复习,就要把握其命题的趋势: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达。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不论是哪种文体,最好按照“三看”“两原则”、“五步走”的方法去做。“三看”指:看题目、看开头、看结尾;“两原则”指:“跟着作者的思路去去阅读”、“带着文后的题目去阅读”;“五步走”指的是:“通观全文,把握基调;结合语境,合理想象;重点词语,合并同类;文中原话,照抄不误;要点全面、基调缀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用心体会,不断的归纳、总结。
C、阅读——文言文阅读
1、根据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及中考以课外文言文来考查课内知识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根据考点将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对重点字词句翻译和重点名句默写训练。
3、将重点篇目拿出来作为文言文语段的专题进行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题型强化考点、知识点。对有些内容、写法方面有相似的归类进行比较,辨析。
4、将重点的文言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进行归类,虚词如:而、之、于等,实词从通假字、古今异义、此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知识,归纳整理,加强识记。
5、选择课外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目的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欣赏水平,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
三、“厚积而薄发”,“功到自然成”,恰当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成绩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谓“厚积而薄发”,“功到自然成”就是对写作的最好解释。所以,我们在训练作文时,进行了分类指导和练习。
1、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
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题目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自己悟出来。
3、用一、两分钟编写提纲,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
4、编写提纲注意作文的布局。结构最好安排5个自然段,开头开门见山三四句话一自然段和结尾点题二三句话一段,中间过程安排三段(例如写记叙文,可写起因、经过、结果(高潮)各一段。有时安排4个或5个自然段也没有所谓。)总之拒绝三段式、四段式。
5、作文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现在强调学生的中考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6、话题作文、材料的作文,大多不限文体,我们最好写成记叙文。
7、一般为了有真情实感,多数用第一人称“我”,写“我”的所见所闻、写“我”的经历、以“我”的活动、我的“视角”为线索叙述一两件事。
8、不忘标题在正中,不乱涂乱改,不要大量引用材料中的内容,标点符号要注意不一点到底,省略号等。
9、120分钟考试时间,应该留出40-6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作文临场答卷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因此,要想临场答卷取得满意的效果,功在平时。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所以,我们平时的一篇作文的时间基本是限制在45分钟。
当然,以上这些是所有做法中的一些,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做法。要真正大面积提高复习效果,还需要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确定适宜的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目标。
一、指导思想明确,阶段目标细致。
第一阶段,以回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知识积累为目标,纵向的梳理课本知识。
第二阶段,以加深理解知识、注重迁移知识并初步提高能力为目标,横向的复习各个知识点。
第三阶段,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进一步迁移运用知识,提高各项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为目标,讲练结合模拟冲刺。
二、做好分类指导,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并重。
近两年来,中考语文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类复习指导。
A、重视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
关于语音文字的复习: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重点复习自己的难点、易错点,特别要注意语音和字形,包括一些重要词语及成语的使用。然后是学生实际情况的检测与信息反馈,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其次是标点的使用和病句的修改:我们让学生明确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结合阅读理解和写作加强训练。
再次是语言运用类知识的复习:包括名著的阅读、语段信息的提炼与概括、仿句与综合性的学习等。除名著知识需识记外,其他知识重在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为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把握解题技巧。
最后是名言警句和诗词填空、鉴赏知识的复习。可以让学生在全面背诵各册要求背诵的课文的基础上,筛选出诗、文言文名句,反复背诵默写,反复记忆,通过默写强化积累,并设计一些意境性或理解性题,将它融汇贯通,加强对诗文名句内容的理解,以应对中考背诵默写题中的提示性填空和诗词的鉴赏,最后通过检测以得到提高。
B、阅读——现代文阅读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一般包括记叙文(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类,在复习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
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也就是所有的阅读试题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得到依据和理由,可以这样说,凡是脱离原文形成德答案都是无本之木,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中考语文阅读是以理解阅读为原则的。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应根据试题要求,完整地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避免答题遗漏。“三种能力”即“审察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审察题目,可以揣摩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筛选信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要让学生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掌握答题技巧。语言表述要求答题时语言通畅,简洁明了。
根据“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复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明确文章的题材,准确把握各类体裁的特点及考察点。
(2)善于抓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捕捉信息。
(3)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题枝、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4)指导学生想好再说,能驾驭语言,组织语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紧扣文章的主题,把具体的答案还原到选文中验证。
例如对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复习,就要把握其命题的趋势: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达。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不论是哪种文体,最好按照“三看”“两原则”、“五步走”的方法去做。“三看”指:看题目、看开头、看结尾;“两原则”指:“跟着作者的思路去去阅读”、“带着文后的题目去阅读”;“五步走”指的是:“通观全文,把握基调;结合语境,合理想象;重点词语,合并同类;文中原话,照抄不误;要点全面、基调缀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用心体会,不断的归纳、总结。
C、阅读——文言文阅读
1、根据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及中考以课外文言文来考查课内知识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根据考点将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对重点字词句翻译和重点名句默写训练。
3、将重点篇目拿出来作为文言文语段的专题进行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题型强化考点、知识点。对有些内容、写法方面有相似的归类进行比较,辨析。
4、将重点的文言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进行归类,虚词如:而、之、于等,实词从通假字、古今异义、此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知识,归纳整理,加强识记。
5、选择课外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目的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欣赏水平,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
三、“厚积而薄发”,“功到自然成”,恰当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成绩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谓“厚积而薄发”,“功到自然成”就是对写作的最好解释。所以,我们在训练作文时,进行了分类指导和练习。
1、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
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题目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自己悟出来。
3、用一、两分钟编写提纲,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
4、编写提纲注意作文的布局。结构最好安排5个自然段,开头开门见山三四句话一自然段和结尾点题二三句话一段,中间过程安排三段(例如写记叙文,可写起因、经过、结果(高潮)各一段。有时安排4个或5个自然段也没有所谓。)总之拒绝三段式、四段式。
5、作文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现在强调学生的中考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6、话题作文、材料的作文,大多不限文体,我们最好写成记叙文。
7、一般为了有真情实感,多数用第一人称“我”,写“我”的所见所闻、写“我”的经历、以“我”的活动、我的“视角”为线索叙述一两件事。
8、不忘标题在正中,不乱涂乱改,不要大量引用材料中的内容,标点符号要注意不一点到底,省略号等。
9、120分钟考试时间,应该留出40-6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作文临场答卷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因此,要想临场答卷取得满意的效果,功在平时。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所以,我们平时的一篇作文的时间基本是限制在45分钟。
当然,以上这些是所有做法中的一些,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做法。要真正大面积提高复习效果,还需要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确定适宜的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