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初中会考语文复习之浅见
【作者】 李明奎
【机构】 城北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眼下,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以让学生有更大空间发展能力,提高智力。初三新课学完之后的复习,正是素质教育成果的体现.“温故而知新”,大家的共识,如何把初中六本语文书的内容复习好,让学生轻松自如迎接会考,以优异成绩来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正是我们初三语文老师的重任。“三年铸一剑”。学生辛苦,教师劳累。为了让学生把三年来所学的知识在一百二十分钟内表现出来,复习应该是关键。在此本人把三十年来各届特别是近几届初三语文复习的一些方法和体会谈一谈,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并一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给蓬溪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
一.复习指导思想: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他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复习时各个知识点要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走马观花,点到为止。比如复习语音时要把初中出现的生字词.特别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罗列出来。如:陌生.审时度势等词。复习汉字中注意错别字时,应把常常错的字制成表格.让学生牢固掌握.这样不但对他的会考有好处.就是出身社会也会受益匪浅。
二.复习时间安排:我们以前初三语文复习时间大概是两个半个月左右.当时我也是这样安排的,(另外也有综合复习的把基础融在分册复习之中)分册复习一个月,分类复习一个月,综合复习半个月,若时间有变化可延长或缩短。
三.复习方式:教师精讲,学生练习,讲练结合
四.复习程序:
第一步:用一个月的时间逐册复习初中六本语文书,让学生对初中语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弄清各册应该掌握的内容,全面掌握各册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具体做法:
1.教师深钻教材,以每个单元为单位,把握本单元的重点,找出其可考点,并落实到具体的字词与语段,篇章中去,在每一节课的前十几二十分钟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复习,该背的语段,重点的部分要名花功夫,具体说来,每篇重点文章的体裁、文学常识、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语段、写作特点,中心思想,乃至突出的修辞手法,特别的篇章结构(不一定每个单元,每篇文章都如此,注意各自的特点)都是复习的内容。
2.利用剩下的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生实际操作,前面老师讲的还不清楚,利用这段时间再复习,已经清楚了的就扩大复习范围,把本单元的内容牢固掌握。
3.一个单元完了,用同样方法复习下一个单元,一册书复习结束,要对本册内容再总结,同时进行考试,查漏不缺。
4.就这样一册接一册,初中六本书复习完毕后,学生会在原来新课学习的基础上触类旁通,融汇贯通,掌握更多的内容,准备更多的建筑材料。
二)现以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谈一谈我是怎样复习的:
1.第三单元的要点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色,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这一要点,我采用了对比复习的方法:以《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为例,分别从体裁、内容、表达方式、顺序等方面归纳复习。
3.在讲述表中内容时,要联系课文,让学生产生横向.纵向的联系。如:讲“引用”举例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不仅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同时还应点明其修辞手法
4.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由于是课外自读课文,复习时点到为止。
第二步:由于第一步分册复习时,各个知识点是零乱的、单独的,在学生心中形不成体系,只能算是“建筑材料”,要把这些“建筑材料”建成房子,还需要第二步的分类复习。因此再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按类别复习。
其顺序是:语音、汉字、词汇、句子、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各种文体的阅读,听说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在复习中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
当然,现在汉语知识的考试份额在不断减少,教师学生所用的功夫也应减少。因此,在这个阶段应灵活地把复习的重点转移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上来,让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对对子,看图罗列信息,语境中标语口号的设计,文段的言外之意,文学名著的把握等等
作文是本次复习的另一个重点。复习时首先要再三强调作文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可以经过加工写成作文,作文和生活是一致的,不要割裂开来。这样学生作文才有充足的内容可写,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其次要求学生要脚踏实地,把作文写对放在首位,在写对的基础上力求写好。再次,依照各种文体系统复习好各文体的文体知识。
如若时间较充足,在各种的写作训练中,可把各种文体分别训练。如若时间较紧,可采用分组训练法。即同一时间各组写不同的文章,再总体评述,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作文写作技巧。比如,全班四个大组可安排如下:一组.《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二组.《幸福的回忆》。三组.《懊悔》。四组.《妈妈的白发》。
第三步:综合复习
通过前两步的复习,学生心中既有内容有体系。然而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会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做题的能力,则是综合复习的重点。一般方法是以一至三套综合复习题为依据,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题目,再逐题讲解,讲解不是只给答案,而是要讲解做题的方法技巧,做题的理由依据,还要揣摩出题者的目的要求。若是客观题则要明白这一题出自语文的什么地方,原形是什么。若是主观题,揣摩出题者的用意尤为重要,回答问题要简洁明白,抓住要点。
如此三步复习之后,更加强化了学生做题的思路,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我想学生在会考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一.复习指导思想: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他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复习时各个知识点要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走马观花,点到为止。比如复习语音时要把初中出现的生字词.特别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罗列出来。如:陌生.审时度势等词。复习汉字中注意错别字时,应把常常错的字制成表格.让学生牢固掌握.这样不但对他的会考有好处.就是出身社会也会受益匪浅。
二.复习时间安排:我们以前初三语文复习时间大概是两个半个月左右.当时我也是这样安排的,(另外也有综合复习的把基础融在分册复习之中)分册复习一个月,分类复习一个月,综合复习半个月,若时间有变化可延长或缩短。
三.复习方式:教师精讲,学生练习,讲练结合
四.复习程序:
第一步:用一个月的时间逐册复习初中六本语文书,让学生对初中语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弄清各册应该掌握的内容,全面掌握各册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具体做法:
1.教师深钻教材,以每个单元为单位,把握本单元的重点,找出其可考点,并落实到具体的字词与语段,篇章中去,在每一节课的前十几二十分钟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复习,该背的语段,重点的部分要名花功夫,具体说来,每篇重点文章的体裁、文学常识、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语段、写作特点,中心思想,乃至突出的修辞手法,特别的篇章结构(不一定每个单元,每篇文章都如此,注意各自的特点)都是复习的内容。
2.利用剩下的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生实际操作,前面老师讲的还不清楚,利用这段时间再复习,已经清楚了的就扩大复习范围,把本单元的内容牢固掌握。
3.一个单元完了,用同样方法复习下一个单元,一册书复习结束,要对本册内容再总结,同时进行考试,查漏不缺。
4.就这样一册接一册,初中六本书复习完毕后,学生会在原来新课学习的基础上触类旁通,融汇贯通,掌握更多的内容,准备更多的建筑材料。
二)现以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谈一谈我是怎样复习的:
1.第三单元的要点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色,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这一要点,我采用了对比复习的方法:以《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为例,分别从体裁、内容、表达方式、顺序等方面归纳复习。
3.在讲述表中内容时,要联系课文,让学生产生横向.纵向的联系。如:讲“引用”举例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不仅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同时还应点明其修辞手法
4.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由于是课外自读课文,复习时点到为止。
第二步:由于第一步分册复习时,各个知识点是零乱的、单独的,在学生心中形不成体系,只能算是“建筑材料”,要把这些“建筑材料”建成房子,还需要第二步的分类复习。因此再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按类别复习。
其顺序是:语音、汉字、词汇、句子、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各种文体的阅读,听说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在复习中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
当然,现在汉语知识的考试份额在不断减少,教师学生所用的功夫也应减少。因此,在这个阶段应灵活地把复习的重点转移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上来,让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对对子,看图罗列信息,语境中标语口号的设计,文段的言外之意,文学名著的把握等等
作文是本次复习的另一个重点。复习时首先要再三强调作文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可以经过加工写成作文,作文和生活是一致的,不要割裂开来。这样学生作文才有充足的内容可写,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其次要求学生要脚踏实地,把作文写对放在首位,在写对的基础上力求写好。再次,依照各种文体系统复习好各文体的文体知识。
如若时间较充足,在各种的写作训练中,可把各种文体分别训练。如若时间较紧,可采用分组训练法。即同一时间各组写不同的文章,再总体评述,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作文写作技巧。比如,全班四个大组可安排如下:一组.《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二组.《幸福的回忆》。三组.《懊悔》。四组.《妈妈的白发》。
第三步:综合复习
通过前两步的复习,学生心中既有内容有体系。然而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会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做题的能力,则是综合复习的重点。一般方法是以一至三套综合复习题为依据,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题目,再逐题讲解,讲解不是只给答案,而是要讲解做题的方法技巧,做题的理由依据,还要揣摩出题者的目的要求。若是客观题则要明白这一题出自语文的什么地方,原形是什么。若是主观题,揣摩出题者的用意尤为重要,回答问题要简洁明白,抓住要点。
如此三步复习之后,更加强化了学生做题的思路,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我想学生在会考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