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
【作者】 毛宏俊
【机构】 川王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于"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它属于一个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的课程。在学生明确了要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之后,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之后进行教授的,这节课为以后的分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分数学习的一个开始。分数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以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一课对学生的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关键字:小学数学;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分数的意义
一、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
在教授这一节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向学生提问“大家来看这是什么?”。可以用课下准备好的图画信息引入,向学生展示分数的产生过程,来看古希腊人、古印度人等是怎样表达分数的概念的。让学生明白,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只会表达简单的分数,比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慢慢的经过发展,人们认识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最早出现我们所见的分子分母式的分数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介绍我国的分数产生的历史,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分数,我国的分数概念是在用算筹做除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运算中除不尽时,人们就想到了把余数当作分子,而除数做分母,这样就出现了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分数形式。在我国出现了分数的形式后大约五百年左右,印度才出现了分数的概念。印度人的分数形式大致和我国的分数形式一致,但是印度人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在这之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样就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分数,这样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授学生认识分数
经过简单的介绍使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分数的简单的发展史。下面是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教授学生认识分数,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让学生量一下窗户的长度,使用的工具是米尺,测量后发现有一段不够一个计量单位,也就是不够一米,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我们把一个计量单位也就是一米分成十分,用一份作为单位来计量。那这一份就可以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一米的十分之一就是一分米,也就是说一分米是十分之一米,再进行测量,如果接下来的测量中仍然剩下一段不够一个测量单位,不够一分米,再利用上面的方法把一分米分成十份,用其中一份作为计量单位。这一份又是一个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厘米是一分米的十分之一,这样被等分后的计量单位都能用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把测量的结果用分数表示出来,利用实际意义的内容来计数,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明确分数的意义
分数意义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简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的,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此处学习的难点是把数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使学生切实的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师利用折纸或者图画的方法来明确单位“1”,比如让学生利用折纸表示出单位“1”之后教师问学生做出来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张纸对折两次,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四分之一,这是利用折的方式表示出来的。也可以利用四个正方形,把其中的一个涂色,追问学生涂色的部分怎么表示,涂色的部分应该是整体的四分之一,要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其中我们平分的是四个圆,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确,还要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教师明确,我们是把四个圆作为整体,让后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是四分之一,同时引导学生把涂色的圆,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以上是展示的四分之一的概念,还要引导学生明确更加复杂一点的分数,比如五分之二等,把一个圆分成五个扇形,其中的两个就是五分之二,利用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清楚,认真的理解。
然后,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把一个正方形平均的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图上阴影,向学生提问,无阴影的部分用分数怎么表示,让学生用四分之一的形式表示出来,确保学生真实的掌握。涂阴影的部分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要利用这种形式保证学生对于分数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例子,给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认识,比如可以把全班的同学分成四组,让其中的一组站起来,向学生提问站起来的一组是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并且让学生分析这时把什么看成了整体,把什么看作单位“1”。然后再把学生分成五组,其中一组用分数表示,这时可以提醒学生由于单位“1”的不同,一个小组的人表示的分数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用具体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概念,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分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教师让学生利用具体的内容来表示四分之一的概念,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用刚才教授的方式进行举例,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举例,这样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分数意义的学习是以后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要正确的理解分数所包含的内容,才能真正的掌握分数。要用具体的图像等来明确分数概念,把数、图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分数,为以后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周侗,内化把握灵魂细节决定成败——《认识分数》磨课记及教学反思 - 科教导刊,2010 (33)
[2]徐文华,网络,因你而精彩——国标本三年级 (上)《认识分数》一课教学反思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 (16)
[3]刘晓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反思——"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疑问 - 陕西教育(教学) ,2008 (07)
关键字:小学数学;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分数的意义
一、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
在教授这一节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向学生提问“大家来看这是什么?”。可以用课下准备好的图画信息引入,向学生展示分数的产生过程,来看古希腊人、古印度人等是怎样表达分数的概念的。让学生明白,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只会表达简单的分数,比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慢慢的经过发展,人们认识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最早出现我们所见的分子分母式的分数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介绍我国的分数产生的历史,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分数,我国的分数概念是在用算筹做除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运算中除不尽时,人们就想到了把余数当作分子,而除数做分母,这样就出现了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分数形式。在我国出现了分数的形式后大约五百年左右,印度才出现了分数的概念。印度人的分数形式大致和我国的分数形式一致,但是印度人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在这之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样就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分数,这样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授学生认识分数
经过简单的介绍使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分数的简单的发展史。下面是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教授学生认识分数,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让学生量一下窗户的长度,使用的工具是米尺,测量后发现有一段不够一个计量单位,也就是不够一米,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我们把一个计量单位也就是一米分成十分,用一份作为单位来计量。那这一份就可以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一米的十分之一就是一分米,也就是说一分米是十分之一米,再进行测量,如果接下来的测量中仍然剩下一段不够一个测量单位,不够一分米,再利用上面的方法把一分米分成十份,用其中一份作为计量单位。这一份又是一个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厘米是一分米的十分之一,这样被等分后的计量单位都能用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把测量的结果用分数表示出来,利用实际意义的内容来计数,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明确分数的意义
分数意义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简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的,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此处学习的难点是把数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使学生切实的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师利用折纸或者图画的方法来明确单位“1”,比如让学生利用折纸表示出单位“1”之后教师问学生做出来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张纸对折两次,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四分之一,这是利用折的方式表示出来的。也可以利用四个正方形,把其中的一个涂色,追问学生涂色的部分怎么表示,涂色的部分应该是整体的四分之一,要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其中我们平分的是四个圆,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确,还要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教师明确,我们是把四个圆作为整体,让后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是四分之一,同时引导学生把涂色的圆,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以上是展示的四分之一的概念,还要引导学生明确更加复杂一点的分数,比如五分之二等,把一个圆分成五个扇形,其中的两个就是五分之二,利用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清楚,认真的理解。
然后,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把一个正方形平均的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图上阴影,向学生提问,无阴影的部分用分数怎么表示,让学生用四分之一的形式表示出来,确保学生真实的掌握。涂阴影的部分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要利用这种形式保证学生对于分数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例子,给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认识,比如可以把全班的同学分成四组,让其中的一组站起来,向学生提问站起来的一组是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并且让学生分析这时把什么看成了整体,把什么看作单位“1”。然后再把学生分成五组,其中一组用分数表示,这时可以提醒学生由于单位“1”的不同,一个小组的人表示的分数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用具体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概念,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分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教师让学生利用具体的内容来表示四分之一的概念,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用刚才教授的方式进行举例,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举例,这样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分数意义的学习是以后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要正确的理解分数所包含的内容,才能真正的掌握分数。要用具体的图像等来明确分数概念,把数、图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分数,为以后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周侗,内化把握灵魂细节决定成败——《认识分数》磨课记及教学反思 - 科教导刊,2010 (33)
[2]徐文华,网络,因你而精彩——国标本三年级 (上)《认识分数》一课教学反思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 (16)
[3]刘晓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反思——"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疑问 - 陕西教育(教学) ,200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