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廖天江

【机构】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行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学分制在对高职教育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现今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学分制; 问题与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专业知识整体容易割裂
        学分制下不再执行严格的课程计划,打破学年制下的“专业对口”,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所学课程,片原来按专业需求配置的课程体系被割裂开来,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使专业教学计划受到影响,质量不易保证。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知识结构缺乏了解,往往会出现盲目性,片面追求学分,或专挑好拿学分的课程或热门的课程选课,造成学习内容杂乱无章,甚至造成肢解知能结构体系的严重后果。
        2.缺乏选课的相关配套保障机制
        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是选课制,实行学分制离开了计算机的辅助管理将难以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独立的计算机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硬件支持系统。但现实情况是,在每个学期初的选课高峰期间,许多高校都会出现选课效率低下、系统繁忙,从而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同时,实行学分制还需要对重修或重读等创造条件,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到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资源难以保证
        学分制成熟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以教学资源丰富为前提条件的。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把学习权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转移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课程、专业、时间等方面有选择权,但保障学生享有这个选择权的首要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必须要有超额师资力量、选修课程、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等,否则就无法真正实行学分制,更谈不上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中就遭遇到一系列在发达国家所不曾遇到过的问题。教学资源不足,学分制将难以顺利推行,导致在绝大多数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不足
        职业的变迁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岗位或专业技术领域的职业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职业迁移能力,适应不确定性的社会需求。学分制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自主选课,难以把握实用性与可持续性、技能性与素质性、专业性与全面性等关系。
        5 学院管理难度增加。
        学分制的核心在于一个“选”字,学生可根据社会需要、企业需求、个人兴趣特长等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方向、方向模块、任课教师、课程、学习进程, 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 学生的管理模式由原来单一行政班级加进了课程班级,实行双重管理;排课时间和空间也突破了原有的固定格局, 晚上和双休日都有课程安排,学生在各个时段分散在全院的各个教学区、每幢教学楼, 每个学生通过选课都形成了一张具有自主性的课表。这一切变化,要求整个学院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必须作出适应学分制实施的重大改革和变化。而且, 由于学生个体活动增加, 学生集体观念淡薄, 不利于开展集体活动, 也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对策
        1.破旧立新,转变观念,推行学分制  
        制度变革与观念变革总是交织在一起,而观念变革是制度变革的先导[3],因此,要推行学分制改革,就必须推陈出新,倡导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念。具体而言,首先,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攻克旧教育观念堡垒的良戈利剑。必须加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学分制理论学习是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措施;其次,学校应加大实施学分制的宣传力度,如印发学分制宣传手册,消除广大师生的各种疑虑;再次,各种传媒要加大对教育改革精神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学分制的认识程度。
        2. 完善选课体系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离开数量充裕、质量上乘的选修课,学分制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灵活又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则是失败的学分制。因此,要成功地推行学分制或完善学分制,学校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千方百计多开设选修课,增加选修课程门类,加大选修学分的比例,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其次,要科学地设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合理结构和比例,以保证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严密性,保证学科专业有完整系统的结构。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课程之间是先修后续关系、同修关系、排斥关系抑或是独立关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制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均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哈佛大学校长科南所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1]因此,要推行学分制,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本校办班、外校办班或送到专门师资培训中心去培训等途径,加强教师的再学习和再培养,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技能。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基础。所以,实施学分制必须首先对选课制、学籍管理制度、导师制、聘任制及教学质量评估等制度进行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配套改革。有些学校的作法值得借鉴,将教学工作管理条例汇编设制成活页夹式,这样利于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适时修正、增补和完善。与此同时,还要构筑一个统一的、全校互通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只有完善了制度,建立了平台,学分制的实践才能科学、规范而高效地进行。
  三、结语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困难和问题多。但是只要我们对困难进行充分的预测,并群策群力,共同寻求应对之法,一定能在学分制的实施进程中百战而不殆。
  参考文献:
  [1]陈红.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J].教书育人,2006;(3):17-18
  [2]尹跃妮.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3):161-162
  作者简介:廖天江(1978-),男,甘肃天水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化学课程设置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