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 李发勤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种情况令人担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亿万家庭的希望。因此,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几点经验。
一、学校要加强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纪素质。促进良好校纪校风的形成。
1、利用集中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为依法执教、依法治教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学要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课时有保障,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
3、利用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展板、宣传栏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二、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法制活动形式,做到内容丰富,并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1、收集法制教育内容的影像、图片等资料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利用每学期的法制教育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内容的影片光盘,让学生通过银屏真切的了解和感受法制社会现状;另外,结合国内外重大新闻、节日、纪念日等,组织他们观看教育图片、教育录像片等影像资料,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不定期的邀请法制副校长、交警到学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开展专项教育。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3、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内容。“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在现实生活中承受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压力,因此学校要特别关心这一特殊群体,要特别慎重对待对他们的评价和惩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多以肯定性的评价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其求知兴趣,防止他们沾染不良行为。要认真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采取建立“问题学生”和“学困生”档案、开展“一帮一”活动等,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4、要围绕相关法规对学生进行了网络安全专向教育,增强同学们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网站诱惑的能力。针对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聊天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坑蒙拐骗等违法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组织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帮组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增强抗腐蚀的能力,合理上网、科学上网,远离不良网站。
5、常抓心理健康教育。大量违法事件的发生都跟人的心理水平紧密相关,郁闷、忧虑、自戕、仇恨、烦躁、厌世等等各种压力影响下的心理失衡现象,往往是青少年走上犯罪的直接原因,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每两周一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到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案、有教材、有课时。另外,各班级结合专题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等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保障
1、树立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意识。每位教师要在自觉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基础上,用法律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每位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教师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
3、努力建立新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之间有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建立和增进信赖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观念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客观、鼓励为原则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使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有种归属感和依恋感,从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今天的中学生,不仅是明天的建设者,而且还是国家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将来的领导者和管理人才。青少年法制教育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到广大群众、影响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因此社会、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规律性,逐步推进,才能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受到实效,落到实处。
一、学校要加强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纪素质。促进良好校纪校风的形成。
1、利用集中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为依法执教、依法治教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学要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课时有保障,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
3、利用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展板、宣传栏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二、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法制活动形式,做到内容丰富,并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1、收集法制教育内容的影像、图片等资料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利用每学期的法制教育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内容的影片光盘,让学生通过银屏真切的了解和感受法制社会现状;另外,结合国内外重大新闻、节日、纪念日等,组织他们观看教育图片、教育录像片等影像资料,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不定期的邀请法制副校长、交警到学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开展专项教育。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3、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内容。“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在现实生活中承受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压力,因此学校要特别关心这一特殊群体,要特别慎重对待对他们的评价和惩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多以肯定性的评价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其求知兴趣,防止他们沾染不良行为。要认真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采取建立“问题学生”和“学困生”档案、开展“一帮一”活动等,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4、要围绕相关法规对学生进行了网络安全专向教育,增强同学们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网站诱惑的能力。针对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聊天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坑蒙拐骗等违法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组织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帮组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增强抗腐蚀的能力,合理上网、科学上网,远离不良网站。
5、常抓心理健康教育。大量违法事件的发生都跟人的心理水平紧密相关,郁闷、忧虑、自戕、仇恨、烦躁、厌世等等各种压力影响下的心理失衡现象,往往是青少年走上犯罪的直接原因,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每两周一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到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案、有教材、有课时。另外,各班级结合专题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等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保障
1、树立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意识。每位教师要在自觉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基础上,用法律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每位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教师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
3、努力建立新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之间有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建立和增进信赖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观念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客观、鼓励为原则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使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有种归属感和依恋感,从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今天的中学生,不仅是明天的建设者,而且还是国家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将来的领导者和管理人才。青少年法制教育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到广大群众、影响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因此社会、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规律性,逐步推进,才能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受到实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