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服务型课堂的个性化阅读
【作者】 张庆华
【机构】 东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一直以来,传统灌输式教育视学生为接纳知识的“机器”,课堂失去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服务型课堂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力图让课堂和谐起来,课堂学习快乐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个性彰显出来。
关键词: 灌输式教育 服务型课堂 个性化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从“传授式到自主式教学”是一场伟大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必要转变观念,把构建个性化学习理念好好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潜能彰显出来,着力让课堂和谐起来,课堂学习快乐起来,课堂思维活跃起来。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服务型课堂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一、转变观念, 从控制型教学观转到服务型教学观
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的掌控很重要,许多老师也由此形成了控制型的课堂教学观。但新课改新理念让我们明白,控制型的教学观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师生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如果老师以传授者趾高气昂的身份来组织教学,只能换学生表面的“服从”,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感到无比的压抑,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的收效不大。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服务型的新的教学观。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桥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大舞台上展示,把空间、时间让给学生,老师当做一名幕后服务者,当学生迷惑时给予引导,错误时教给方法。
在服务型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和谐了。平时上本班课前,我们老师总会和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如果到陌生学校上公开课,老师也会花上课前五到十分钟跟学生屈膝交谈。我们老师开始注意到要让自己融入到学生集体之中,才能让学生产生悦纳心理。这样民主型的服务型的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个性化表达能力,为开展阅读教学作铺垫,让学生在这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表达欲望。
二、激趣融情,开启个性阅读之门
导课是一门艺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合理创设好的情境,容易激起学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激起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在福建省名师“送培下乡”活动中,泉州实验小学的李千金老师的《圆圆的沙粒》一课的导课是这样创设的:出示各种璀璨珍珠和海滩沙粒的对比图片后,问: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看见的珍珠和沙粒吗?非常巧妙的让学生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音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两样具有天壤之别的物体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便激起了学生满腹疑问和巨大的求知欲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孩子在阅读中将自己的理解充分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老师需要引导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表达,激发他们个性化感悟文本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验合作与分工的学习乐趣。如教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顺序后,出示了研读专题: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呢?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喜欢春天的就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喜欢夏天的就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因为学生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然非常投入,学习效果也就出来了。
三、质疑问难,搭个性阅读之桥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最能彰显个性的方式就是在阅读课文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问难。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任何问题就是教学效果好。久而久之,学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也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往往能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掌声》时,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发现课文中掌声响起了三次,每一次表示什么意思呢?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表达:我认为第一次是同学们鼓励英子克服自卑勇敢地上讲台;第二次掌声是对英子能战胜自己表示赞赏;第三次掌声是被英子的动情演讲所感动,所以大家又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她。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在这里得到发挥、发展。这与教师一步一扶的“问答”、“分析”相比,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试想,如果老师一直不给学生这样质疑问难的机会,怎能看到学生个性思考的闪光点呢?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把心中的疑难问题或看法大胆说出来,哪怕是肤浅的,也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也是给了孩子一个个性发展的好机会。
四、精读感悟,登个性阅读之台
在精读课文时,如果课堂营造的是一个宽松、民主、直言不讳的语言环境的话,学生此时会因为一个省略号、一个关键词想开去,进行个性化的想像,让你收获一片课文之外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名师“送培下乡”活动观摩课上,李千金老师执教《圆圆的沙粒》。李老师以“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即把老师当做沙粒,以“变珍珠,哈哈,( )”形式来嘲笑李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时,课堂活跃起来,有的说:“变珍珠,哈哈,白日做梦!”“变珍珠,哈哈,痴心妄想!”……一个个学生跃跃欲试,(下转第13页)(上接第38页)个性的火花闪耀着。在这充满挑战性、竞争性、情境性的体验中,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乐趣。老师每次应对学生的奚落语言,都应对到“我一定要努力,成为有用之材”这一句话上来。就这样,学生在角色体验中,通过老师扮演沙粒的态度,理解了“坦然”一词表示的真正涵义。
当学生的情感因为理解课文或者老师的适时点拨达到顶点时,只要让学生带着情感通读课文或选读精彩句段,就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读出个性化的味道来。让学生根据角色体验或想像,将理解的内容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写出来等等,就会动用学生的各种感观,将阅读的内容,谱写出个性化的新的乐章。就使学生又一次拓展了课文知识的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渲泄,个性得到彰扬。
把机会和舞台让出来吧,给孩子们一片彰显个性的天空,因为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万千。每个教师都应该心甘情愿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赞赏、智慧的眼睛激发、呵护每一棵富有个性的春蕾,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由倘佯在知识的海洋,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展现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魏书生文集》
关键词: 灌输式教育 服务型课堂 个性化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从“传授式到自主式教学”是一场伟大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必要转变观念,把构建个性化学习理念好好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潜能彰显出来,着力让课堂和谐起来,课堂学习快乐起来,课堂思维活跃起来。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服务型课堂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一、转变观念, 从控制型教学观转到服务型教学观
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的掌控很重要,许多老师也由此形成了控制型的课堂教学观。但新课改新理念让我们明白,控制型的教学观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师生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如果老师以传授者趾高气昂的身份来组织教学,只能换学生表面的“服从”,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感到无比的压抑,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的收效不大。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服务型的新的教学观。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桥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大舞台上展示,把空间、时间让给学生,老师当做一名幕后服务者,当学生迷惑时给予引导,错误时教给方法。
在服务型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和谐了。平时上本班课前,我们老师总会和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如果到陌生学校上公开课,老师也会花上课前五到十分钟跟学生屈膝交谈。我们老师开始注意到要让自己融入到学生集体之中,才能让学生产生悦纳心理。这样民主型的服务型的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个性化表达能力,为开展阅读教学作铺垫,让学生在这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表达欲望。
二、激趣融情,开启个性阅读之门
导课是一门艺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合理创设好的情境,容易激起学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激起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在福建省名师“送培下乡”活动中,泉州实验小学的李千金老师的《圆圆的沙粒》一课的导课是这样创设的:出示各种璀璨珍珠和海滩沙粒的对比图片后,问: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看见的珍珠和沙粒吗?非常巧妙的让学生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音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两样具有天壤之别的物体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便激起了学生满腹疑问和巨大的求知欲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孩子在阅读中将自己的理解充分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老师需要引导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表达,激发他们个性化感悟文本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验合作与分工的学习乐趣。如教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顺序后,出示了研读专题: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呢?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喜欢春天的就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喜欢夏天的就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因为学生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然非常投入,学习效果也就出来了。
三、质疑问难,搭个性阅读之桥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最能彰显个性的方式就是在阅读课文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问难。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任何问题就是教学效果好。久而久之,学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也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往往能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掌声》时,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发现课文中掌声响起了三次,每一次表示什么意思呢?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表达:我认为第一次是同学们鼓励英子克服自卑勇敢地上讲台;第二次掌声是对英子能战胜自己表示赞赏;第三次掌声是被英子的动情演讲所感动,所以大家又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她。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在这里得到发挥、发展。这与教师一步一扶的“问答”、“分析”相比,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试想,如果老师一直不给学生这样质疑问难的机会,怎能看到学生个性思考的闪光点呢?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把心中的疑难问题或看法大胆说出来,哪怕是肤浅的,也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也是给了孩子一个个性发展的好机会。
四、精读感悟,登个性阅读之台
在精读课文时,如果课堂营造的是一个宽松、民主、直言不讳的语言环境的话,学生此时会因为一个省略号、一个关键词想开去,进行个性化的想像,让你收获一片课文之外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名师“送培下乡”活动观摩课上,李千金老师执教《圆圆的沙粒》。李老师以“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即把老师当做沙粒,以“变珍珠,哈哈,( )”形式来嘲笑李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时,课堂活跃起来,有的说:“变珍珠,哈哈,白日做梦!”“变珍珠,哈哈,痴心妄想!”……一个个学生跃跃欲试,(下转第13页)(上接第38页)个性的火花闪耀着。在这充满挑战性、竞争性、情境性的体验中,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乐趣。老师每次应对学生的奚落语言,都应对到“我一定要努力,成为有用之材”这一句话上来。就这样,学生在角色体验中,通过老师扮演沙粒的态度,理解了“坦然”一词表示的真正涵义。
当学生的情感因为理解课文或者老师的适时点拨达到顶点时,只要让学生带着情感通读课文或选读精彩句段,就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读出个性化的味道来。让学生根据角色体验或想像,将理解的内容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写出来等等,就会动用学生的各种感观,将阅读的内容,谱写出个性化的新的乐章。就使学生又一次拓展了课文知识的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渲泄,个性得到彰扬。
把机会和舞台让出来吧,给孩子们一片彰显个性的天空,因为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万千。每个教师都应该心甘情愿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赞赏、智慧的眼睛激发、呵护每一棵富有个性的春蕾,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由倘佯在知识的海洋,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展现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魏书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