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英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作者】 陈 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广泛地听电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做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听力理解能力;解决途径;影响;英语教学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被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
  一、影响听力的几个因素
  1、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2、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3、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会对听力产生很大干扰。
  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第一,语言形式的操练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别和辩认,注重音位的变化,注意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等,然而,对这些知识的操练和掌握,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习者能在实际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这些知识。第二,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只有在无须注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而只注意其说话内容时,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达到交际目的。第三,既然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和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外,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语用学知识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 
  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1、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2、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
  3、语言的听是主动的解码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是积极的认知构建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因此,要充分认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
  4、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克服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新时期英语听力教学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