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记叙文写作技法一二三
【作者】 唐曙丽
【机构】 矾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也是最早接触的文体,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写,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
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陈旧。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汉语是一种伟大美丽的语言,汉语词库里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不胜枚举,很遗憾,我们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凤头猪肚豹尾是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接下来我分别从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来提些个人总结的写作技法
一.开头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二、主体
(一) 用心感悟生活,体悟生命中的真情
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到头都在“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里生活,枯燥的学习生活消耗了他们生活的激情,蒙蔽了他们感受周边生活的心灵。没有了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写然也要新颖,切忌一般化。要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即某个人特有的能突出其个性的东西。如2008高考湖北省优秀作文《举手投足之间》作者用“眉飞色舞”“蹑手蹑脚”“趁”“被外婆打手”“乖乖地摆好桌子”这一系列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传达出无限的情思,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其次,要分清楚细节描写的类别,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等,当然在细节描写的时候,往往是以上几类的综合运用。我们既然想要文章写出来能打动人,那么多角度的去挖掘生活,多角度的去描写生活那就比不可少了。
让环境来渲染氛围衬托心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人触目所见之景多带着他的主观色彩,作品中大自然的色彩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晴雨表”。读到寒风萧瑟、树叶凋零时,总会让人黯然神伤,凄凉顿生;读到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时,就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在写作中也常常这样。景物描写如果能自己的真情实感相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你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你内心的情感,那种感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结尾
1、叙述完毕,自然收束。
要叙述的内容结束了,文章也就很自然地结尾了。这种用事情的结局作为文章结尾的手法,显得干脆利落,朴素自然,自有一番情韵。
2、呼应开头,首位圆合。
结尾呼应开头是记叙文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给人以结构严谨,叙事完整的感觉。
3、归纳总结,卒章显志。
有些文章的结尾,喜欢对所写的景物、人物、事件等进行归纳总结,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极其巧妙的方式点明文章主题。它是对全文内容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没有了这笔,文章将逊色不少。
4、抒情议论,激励感召。
文章结尾满怀激情,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生发开去,或激越而深厚,或清幽而甘甜,或畅达而明朗,或凝练而沉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鼓舞。既深化了主题,又往往使人产生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
5、出乎意料, 余味无穷。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文章不是按故事情节发展的一般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件的结局,而是用人们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来结尾,往往能产生引人深思、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文章的结尾。如果记叙文的结尾能如“豹尾”一般潇洒有力,一定会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回味无穷。
当然,记叙文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认知和感受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但是,只要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极探索,乐于思考,勤于总结;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示真情;学会把情感蕴含在事中、寄托在物中、景中,我们的作文水平就能够逐步提高。作文时自然只能挤几句话来应付,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文章又怎么能够打动别人?所以我们要在教学生如何下笔写之前,教学生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之前,先鼓励他们静下来“看”生活,“听”生活。真正的感动是很耐品的,就像好茶淡而不涩,浓烈的反而是廉价的。所以返璞归真才是这种淡而不涩,经久弥香。
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陈旧。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汉语是一种伟大美丽的语言,汉语词库里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不胜枚举,很遗憾,我们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凤头猪肚豹尾是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接下来我分别从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来提些个人总结的写作技法
一.开头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二、主体
(一) 用心感悟生活,体悟生命中的真情
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到头都在“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里生活,枯燥的学习生活消耗了他们生活的激情,蒙蔽了他们感受周边生活的心灵。没有了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写然也要新颖,切忌一般化。要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即某个人特有的能突出其个性的东西。如2008高考湖北省优秀作文《举手投足之间》作者用“眉飞色舞”“蹑手蹑脚”“趁”“被外婆打手”“乖乖地摆好桌子”这一系列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传达出无限的情思,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其次,要分清楚细节描写的类别,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等,当然在细节描写的时候,往往是以上几类的综合运用。我们既然想要文章写出来能打动人,那么多角度的去挖掘生活,多角度的去描写生活那就比不可少了。
让环境来渲染氛围衬托心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人触目所见之景多带着他的主观色彩,作品中大自然的色彩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晴雨表”。读到寒风萧瑟、树叶凋零时,总会让人黯然神伤,凄凉顿生;读到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时,就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在写作中也常常这样。景物描写如果能自己的真情实感相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你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你内心的情感,那种感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结尾
1、叙述完毕,自然收束。
要叙述的内容结束了,文章也就很自然地结尾了。这种用事情的结局作为文章结尾的手法,显得干脆利落,朴素自然,自有一番情韵。
2、呼应开头,首位圆合。
结尾呼应开头是记叙文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给人以结构严谨,叙事完整的感觉。
3、归纳总结,卒章显志。
有些文章的结尾,喜欢对所写的景物、人物、事件等进行归纳总结,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极其巧妙的方式点明文章主题。它是对全文内容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没有了这笔,文章将逊色不少。
4、抒情议论,激励感召。
文章结尾满怀激情,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生发开去,或激越而深厚,或清幽而甘甜,或畅达而明朗,或凝练而沉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鼓舞。既深化了主题,又往往使人产生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
5、出乎意料, 余味无穷。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文章不是按故事情节发展的一般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件的结局,而是用人们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来结尾,往往能产生引人深思、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文章的结尾。如果记叙文的结尾能如“豹尾”一般潇洒有力,一定会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回味无穷。
当然,记叙文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认知和感受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但是,只要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极探索,乐于思考,勤于总结;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示真情;学会把情感蕴含在事中、寄托在物中、景中,我们的作文水平就能够逐步提高。作文时自然只能挤几句话来应付,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文章又怎么能够打动别人?所以我们要在教学生如何下笔写之前,教学生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之前,先鼓励他们静下来“看”生活,“听”生活。真正的感动是很耐品的,就像好茶淡而不涩,浓烈的反而是廉价的。所以返璞归真才是这种淡而不涩,经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