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初一新生的精细化管理

【作者】 张贵娥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细、做精。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关键词:初一新生 精细化管理 科学规范 平安校园  
  有老师总结过: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3年1000多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老师应从何处入手,以减少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我认为重点在于初一上学期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养成。一点一滴的细微差异,你还有多少呢?天壤之别就是这些看起来细小的心态情绪差异,细小的事情能重复做,坚持做导致的。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师的教学生涯同样有用,教师应从以下各方面入手,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心理上的准备
  初一学生以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班上明星,老师的宠儿,也许他学习动力的来源就是得到家长、老师的夸奖以及同学的艳羡。但是到了初中,大家的过去都相差不大,如果学生稍不小心就会失去这种优势,那么学生是否能做到不再被关注、不再被瞩目、不再被表扬,依然能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低调做人、厚积薄发呢?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减少学生的心理落差,让每一个学生注重自我能力提升,比如分组教学,七人一组,分别争抢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科的小组长,一人最多可以担任二科的小组长,组长不是终身制,一学期一换,只要在自己小组某一科第一,就可以担任小组长,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初中科目多,学习强度大,并且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相对与全班争取第一,要容易的多,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不用任课教师过分督促,学生就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
  二、独立的准备
  以前学生饭不用做,碗不用涮,衣裤鞋袜不用洗,丢了东西会有父母帮着想办法,如果不小心做错事父母会帮着承担,生活的一切都可以依赖深爱家人。到了初中,学生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因为父母不会时刻在他身边。初一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他们想家呀!语气一重,学生的情绪就更差。初一第一个月是学生的心理断乳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心理上急需一个像慈母般的老师的引导,解决不了细节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他的主营业务--学习,所以这一个月,只能管理宽松而不能严格,要反复强调,让学生在行为上和学习上,得到足够多的指导。师生感情培养起来,以后再严厉一些,学生才会听话,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真的对他好啊!这些道理只有学生们自己感受到才会有效果。
  三、自律的能力
  "好学生都是自学出来的"。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学生是否能约束好自己,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运动、游玩、交友、打游戏、个人生活问题"中,有效控制住自己想偷懒,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运动争抢斗狠,游玩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心理。如果不能,那就有了第三类差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就是教师的第三个工作重点,我的做法是从涂改液开始,杜绝学生使用涂改液,并给学生讲解清楚为什么。学生得开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培养自己谋定而动,下笔准确的能力。如果他们总是用涂改液,可能就很难尽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下棋讲究摸子动子,落子无悔。难道你可以把昨天涂改了重来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会少走很多冤枉路的。
  四、良好的信念
  当一个没见过的问题不会时,学生有没有情不自禁的说老师没讲过?当老师说某某背一段文章时你不会,却说老师没要求过?记住,到了初中,学生不再是活在别人的要求当中。要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信念追求,这种信念要尽早建立并矢志不移。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那就有了第四类差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这种信念,做为教师要对学生反复的讲,你的大脑有时并不可靠。知识偏爱严谨而不是散漫;喜欢准确而不是差不多。对自己高看,结果就会对你低看。对自己低看,结果就会对你高看。我认为说教不如从小事上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管理的方法,从而建立信念,比如可以从试卷的放置上,让学生找一个小夹子,把没讲的试卷放在上边,讲完的试卷放在下边,按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顺序分为七份,之后就再也不会有学生,上课了还在到处找试卷的学生了。以此证明个别学生的丢三落四不是不可以治愈,而是缺少方法。建立起只要找到方法并持之以恒,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五、家长的支持
  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学生的福气,也是家长的幸运。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我的做法是:9月1日一开学,首先给学生一个一尘不染的教室,在其他没有一尘不染的教室里,鹤立鸡群了,以后陆续听到自己班级的家长,别的班级的家长很多赞誉,家长与家长之间是会口口相传的,会比较的。又随后,开家长会。我安排了几个孩子,介绍自己在班级做了什么管理,介绍自己管理的情况,哪个孩子哪里表现得好,哪个孩子哪里没表现得好。又安排了一些孩子做礼仪。这个举动,一下子"笼络"了十几个优秀孩子的家长,为后面的集体活动打下很好的基础。后面我们班的任何活动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个得到家长支持的班级,做起事情来,非常顺利。我这里的支持,不只是家长同意孩子参与,甚至家长会协助我们去做很多工作,比如文艺表演会有一群家长主动来帮忙化妆,校运会也会有家长帮忙训练……,不只是孩子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向上的,家长的状态也是。这是一笔看不见的精神资产,可以这么说,有一呼百应之功效。只要班里布置的事情,孩子和家长都以最用心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并且尽力完成到最好。
  其实我的方法都是最老土的方法,把工夫做细而已。什么叫把工夫做细?我的理解,一个是做,一个细。首先要有做,才有资格谈细。若不去做,懂得的道理再多,也没用。
  参考文献:
  [1]赵丹红.浅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5.03
  [2]张再良.校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J].《班主任之友》,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