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艺术
【作者】 陆平江
【机构】 周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掌握了正确的学法,学生才能在高效的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由此在初中进行数学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现状;策略
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入的认知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谐、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作几点浅议.
一、初中数学学习现状
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表达能力差 格式混乱,表达不清。尤其是几何解证,对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不能融会贯通、相互转换、作图失准、条理不清,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
6、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方略
1、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常常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诚然,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
2、锻炼学习意志。如果说成功是一幢大厦,那么自信就是大厦的奠基石,而意志则是浇筑大厦的混凝土。一个人的意志直接影响其事业的成败,然而,意志常常与困难同在,并在困难面前凸显。。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练习,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心智努力,在探索与思考中解决问题,但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适中,太难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3、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获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外,还要依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要求,并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强化。
4、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a、合理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笔记的内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梳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并把它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等等。b 、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要抓住教学契机,运用教学机智适时适地的点拨。c、迁移训练——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强化,学会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计算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自学、交往、言语表达等能力。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能力总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就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时,应采取小步子、多指导、多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应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现状;策略
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入的认知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谐、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作几点浅议.
一、初中数学学习现状
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表达能力差 格式混乱,表达不清。尤其是几何解证,对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不能融会贯通、相互转换、作图失准、条理不清,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
6、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方略
1、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常常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诚然,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
2、锻炼学习意志。如果说成功是一幢大厦,那么自信就是大厦的奠基石,而意志则是浇筑大厦的混凝土。一个人的意志直接影响其事业的成败,然而,意志常常与困难同在,并在困难面前凸显。。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练习,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心智努力,在探索与思考中解决问题,但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适中,太难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3、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获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外,还要依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要求,并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强化。
4、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a、合理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笔记的内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梳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并把它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等等。b 、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要抓住教学契机,运用教学机智适时适地的点拨。c、迁移训练——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强化,学会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计算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自学、交往、言语表达等能力。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能力总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就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时,应采取小步子、多指导、多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应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