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 马冬梅

【机构】 神木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文化课教师,最大的成功感莫过于学生喜欢你的课。可是让学生真正喜欢并不容易。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格伦研究,获得学生关注的多种因素中兴趣占25%,可见“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还知道体校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体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训练也是一个基本的任务。从体校的学生本身特点而言,这些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记忆品质全面却短促,注意力品质强烈却持续时间短,文化学习基础薄弱等,因此,作为一名体校的文化课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的成功举足轻重。
  一、提高自身修养,以自身感染学生
  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它需要热情和责任才能做好。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教师形象的灵魂,也是教师言行规范的心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朝气蓬勃、振奋激昂的形象,具有自尊自信的心态,正直的品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豁达宽容的心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努力做到:仪表端庄、风度高雅、品行卓越、为人师表。
  另外,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教育事业是一种爱的事业,从整个教育事业而言,教师之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教师自身看,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实的知识能力。历年教育实践证明并非所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具有良好的形象,而是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富有教学能力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饱满、挺拔的良好面貌,从而赢得学生的信服和尊敬。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讲课时才能高瞻远瞩,启迪学生,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否则面对学生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教师教学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教学知识有精确的记忆力,教师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学生受到启迪,觉得进入一个新天地;教师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之佩服之至。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任何一门课吸引力的基础,语文教师如果能有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能使学生由佩服你这个老师的学识从而对你这门课产生兴趣。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广泛,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求知欲非常强,而语文这门学科又是一门容天文、地理、艺术等很多内容于一体的大学科,所以,语文老师就不能仅仅只有"一桶水",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二、营造良好氛围,以情感调动学生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众所周知,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文学作品的闪光点,然后以丰富的感情积累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为课题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震动和感染,从而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使学生打心眼里爱上语文。
  三、改变评价方式,以热情激发学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体校的学生同样是这样,他们渴望被肯定,被尊重。体校的学生用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及精力都比较少,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只是从学习成绩这个方面去看待他们、评价他们,显然,作为老师永远都不会发现其闪光点。其实他们愿意去学,只是有时候跟不上进度,那么,这时,作为语文课的教师,可以分层次来对待学生,从课上提问到课下作业,有易有难、有浅有深,让学生能在其中找到自信,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放大优点,忽略小毛病,他们就会有兴趣、有动力学下去。
  四、革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及新奇的导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对学生在心理上进行刺激,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利用提问、教具、图示、投影、音乐、表演、游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例如,学习《雷雨》时,我先找了一部分学生下去排练,课上表演。之后,我又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与演员的表演相对比。不论演的还是没演的,都找到了优点和不足。我对他们表演好的地方进行了积极的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进行了指导。由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大家有了对比,从而深入了解了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以及戏剧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和事件冲突的方式,进而逐步领会戏剧的真谛。这样,大家都表现很兴奋,对戏剧有了一定的兴趣。
  在每篇课文的导入上下功夫,力求达到新奇的效果,以引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例如,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笔者问学生:课文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能用自己的画笔将它描绘出来吗?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去阅读、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做出一幅画。语文课要做画学生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学生都很兴奋。第二天再上课,一幅幅图画展示了出来:有远景,有近景,有白天的,也有夜色的,有给人明了的全景,也有引人想象的小屋的一角……。展示完毕,笔者问大家:"和你的想法一样吗?哪一个画得更好些?"最后我做了总结:一方面,我们大家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越的地方,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认识更加完美;另外,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指出,自己的图画仍有许多意犹未尽的地方,许多自己想象到的无法用图画表达出来,说明,有些抽象的东西是无法通过具体描绘展示出来的,只能"意会"不可"'画传",这就要我们用心去领悟文章中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