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刘桂侠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课改理念渐入人心,然而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新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注重反复机械训练,而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尤其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2.追求课堂教学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现实中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却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忽视了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个别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对于一些教师来说,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忽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养成。
2.学校方面
本地区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县城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行车的时间长,参加县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既是数学教师又兼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教学难度大。
三、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2.校际间开展联片教研,提高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邻近乡村学校同学科教师间开展联片教研,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研讨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家应重视农村小学的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教学配置,让农村的教师、学生和城里的教师、学生一样有读书的地方,有查阅资料的地方。让教师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更新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观念,创造能够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启蒙者、引路人。
一、存在的问题
1.课改理念渐入人心,然而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新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注重反复机械训练,而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尤其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2.追求课堂教学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现实中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却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忽视了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个别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对于一些教师来说,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忽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养成。
2.学校方面
本地区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县城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行车的时间长,参加县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既是数学教师又兼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教学难度大。
三、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2.校际间开展联片教研,提高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邻近乡村学校同学科教师间开展联片教研,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研讨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家应重视农村小学的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教学配置,让农村的教师、学生和城里的教师、学生一样有读书的地方,有查阅资料的地方。让教师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更新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观念,创造能够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启蒙者、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