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谈小学体育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

【作者】 赵兰兰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朱元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职业素养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对该职业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是对该职业的理解、适应及驾驭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老师职业素养是学校和社会对提出的特定要求。特别是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教学环境所不同,其核心职业素养更应该注重几个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以爱心和热情为前提
  学生学习需要端正的态度,教师教学更需要正确的态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特别是体育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后的反馈,如对于篮球技巧的日常教学,教师在将篮球技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以后,教学过程会进入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价本次课程是否顺利完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是基础,在互动性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向学生展示其认真的教学态度以及对教学工作极大的热情,教师必须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对体育教学工作极大的热情去带动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体育教师会因为工作条件的简陋、教学器材的缺乏或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轻视而对体育教学采取消极授课的态度,让本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课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更有甚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以"走马灯"的形式讲述,剩下几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久而久之,给学生造成"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课"的恶劣影响。因此,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态度和热情的关注,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通过各种手段监管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
  二、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根基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一准则适用于各个专业的教师,体育课教师亦是如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职业素养必须首先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体育教师应树立"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学观,认真贯彻"思想健康与身体健康合二为一"的体育教育思想,鼓励教师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校的体育工作与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根基,是最看不见摸不着的素养,相较于其他职业素养更是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形成的一种素养。首先,在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中,学校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鼓励与监管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奖励在日常教学中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激发其他普通教师的教学热情与上进心;其次,体育教师同行之间也可以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优秀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在该方面稍微落后的教师,最终达到整体职业道德素养的共同提升;最后,体育教师个人应该在思想上树立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观念,通过主动向其他教师学习,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进而实践提升计划等手段逐步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素养。
  三、以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保障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课教学必须较强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坚持终生运动的健康理念,大部分体育课教师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是理论讲解的能力却有待于加强,更谈不上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领域内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了,这些都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适应日益丰富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换页理论素养;再者,随着教学环境的日益提高,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中,体育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新的教具以吸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这些也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体育教师加强个人专业理论素养,必须加强对体育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个人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定期组织公派学习为辅的形式实现。就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而言,可以定期对新近出版的,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振明、于素梅主编的《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可以将网络上有关小学体育教学的视频进行筛选并选择适合本校实施的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四、以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为根本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一直以来都是各种职业素养中发展最好的一种素养,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在体育方面都会有一至两项突出的专业技能,这也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然而,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吃老本",因为体育技能的技巧和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师应主动关注小学体育教学中会涉及的各项体育技能,并以身作则地坚持终生锻炼的理念,通过不断的联系抵制日渐退化的身体机能。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为前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某一项专业机能进行讲解与示范,这两者中,示范对于学生正确获得技能具有最直观的作用,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运球、投篮,还要对投篮时的内向旋转灯理论进行讲解,以便减少体育教学中学生练习阶段的盲目性,提高课堂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这期间就离不开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教师在示范时,如果动作稍微迟缓或不流畅,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有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即便是专业技术特别优秀的体育教师也不应该放松对于体育专业技术素养的巩固与提升。
  教学活动离不开"人"的因素,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领导者、实施者,体育教师个人整体素养的提升决定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扭转目前小学体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的现状更离不开体育教师整体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也在因为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更新而出现许多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与终生锻炼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逐步构建自身的学科框架,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目标,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日常的体育课教学,通过不断的努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断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