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模式
【作者】 李文峰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此理念下,物理教学应是物理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物理的意识与能力。下面结合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模式
探究模式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运用此模式时,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择重演与再现内容。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差异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这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了使探究式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还必须负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应该与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是适宜学生研究发现的。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发现,因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探究方式能够表现学生的不同创造能力和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努力促进多方面发现,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并向全体学生展示。在学生完成探究发现后,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帮助他们尽可能的形成概念。
2.体验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高度评价体验学习的意义,认为这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我认为用体验型活动方式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将体验学习作为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体验模式要求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审美能力,在身临其境中长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彻底抛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
其次,要强调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的主动体验,因为只有学生的主动体验才能引起学生心理过程的变化。教师在活动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参与体验,以促进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
3.交往模式
交往模式是要将课堂教学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正是由于与教学对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产生的交往,而交往又反过来促进师生关系。也就是在讨论中学习,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观点。在民主、活跃、热烈的气氛中交流、剖析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参与,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这样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交往关系。
4.活动模式
活动模式会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兴趣性、实践性,为物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还会为受挫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应在物理课堂内外让学生多活动。
(1)主题组合活动。通过讲座、参观、小制作、比赛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
(2)兴趣小组活动。设立科技小组、教具制作小组、发明小组等。尽量让活动人人都参与,在不同的基础上和水平上都有机会得到发展。
(3)自我评价活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己设立达标档案。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样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创造性活动。直觉是创造的心理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前奏,观察则是创造的前提。为培养此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解题;查阅资料;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真正地让他们活动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增加适当难度,不断向他们提出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上述几种教学模式只是众多教学模式的一部分,究竟选取哪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来确定。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做可行性研究,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当然这几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对于同一个课题,有时可以是多种教学模式并用。
1.探究模式
探究模式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运用此模式时,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择重演与再现内容。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差异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这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了使探究式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还必须负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应该与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是适宜学生研究发现的。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发现,因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探究方式能够表现学生的不同创造能力和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努力促进多方面发现,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并向全体学生展示。在学生完成探究发现后,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帮助他们尽可能的形成概念。
2.体验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高度评价体验学习的意义,认为这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我认为用体验型活动方式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将体验学习作为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体验模式要求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审美能力,在身临其境中长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彻底抛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
其次,要强调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的主动体验,因为只有学生的主动体验才能引起学生心理过程的变化。教师在活动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参与体验,以促进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
3.交往模式
交往模式是要将课堂教学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正是由于与教学对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产生的交往,而交往又反过来促进师生关系。也就是在讨论中学习,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观点。在民主、活跃、热烈的气氛中交流、剖析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参与,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这样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交往关系。
4.活动模式
活动模式会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兴趣性、实践性,为物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还会为受挫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应在物理课堂内外让学生多活动。
(1)主题组合活动。通过讲座、参观、小制作、比赛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
(2)兴趣小组活动。设立科技小组、教具制作小组、发明小组等。尽量让活动人人都参与,在不同的基础上和水平上都有机会得到发展。
(3)自我评价活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己设立达标档案。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样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创造性活动。直觉是创造的心理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前奏,观察则是创造的前提。为培养此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解题;查阅资料;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真正地让他们活动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增加适当难度,不断向他们提出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上述几种教学模式只是众多教学模式的一部分,究竟选取哪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来确定。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做可行性研究,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当然这几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对于同一个课题,有时可以是多种教学模式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