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作者】 阳义芳
【机构】 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聋校课堂,它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向聋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丰富的视听材料。在教学中,根据聋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挖掘多媒体技术对聋生的导学功能,准确把握辅助时机,加大练习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创设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情趣,启迪聋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兴趣 课堂效率
步入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各类学校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向聋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丰富的视听材料,特别是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更能针对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根据聋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挖掘多媒体技术对聋生的导学功能,准确把握辅助时机,激发聋生的学习情趣,启迪聋生的思维,调动聋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卓越功能把大量的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照片、音响、动画等结合起来,集各种教学媒体之大成,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聋生的课程学习。作为一种优化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它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且容量大、易保存、易检索、易使用之特点,是迄今为止一种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展现出来,将听障学生带进了直观、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解决了许多学科中难以直观表达的概念和直观的仿真手段,还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智能性,构建一种开发、开放的学习环境,让聋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电教多媒体运用“形”、“色”、“声”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打破了原来课堂上的陈旧模式,为聋生提供和创造了直观、多彩、生动、形象的思维材料和情境,给其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激发了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这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以聋校语文第七册《17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为例,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都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其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激发聋生的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聋生的认知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聋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有效地调动了聋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聋生学习兴趣。
《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对于缺乏想象力的聋生来说并不好理解。为了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一段优美的音乐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紧接着在漆黑的屏幕上方从左和从右两方分别走来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它们的头顶上显示着它们的名字,当它们走到屏幕中间时,从屏幕上方掉下来一个“和”字,使课题《小公鸡和小鸭子》得以全面显示,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以动态的形式抓住聋生的注意力。
二、 视听并茂,突破难点。
耳聋聋生以目代耳感知和认识事物,聋校教学应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采用直观教学,赋予教学内容以实际意义。然而问题是如何直观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传统的手工演示不能逼真、准确地模拟表现各种物体,也不能全方位地立体地再现物体的各个侧面和内部结构,更难以显示出物体的动态发展过程。通过多媒体适度的多维刺激,培养聋生的多层次兴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作为自学兴趣,是条件反射,是后天培养获得的,因此聋生在自学活动中,可以用条件反射来培养自学兴趣。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情境,让聋生在图、文、声多维刺激下,产生关于学习内容的多层兴趣。
三、 优化练习,提高效率。
练习是聋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形式,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多媒体省时、多变、容量大,趣味性强的特点,来强化练习力度,提高练习效率。
在计算机上的练习需要和常规教学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的教学时,针对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外形特征做练习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坡度练习,由观察图入手,显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之后隐去图片,突出语句,最后将主要特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显示,由聋生进行填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其优越性不容置疑。在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这一技术,以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朱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兴趣 课堂效率
步入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各类学校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向聋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丰富的视听材料,特别是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更能针对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根据聋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挖掘多媒体技术对聋生的导学功能,准确把握辅助时机,激发聋生的学习情趣,启迪聋生的思维,调动聋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卓越功能把大量的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照片、音响、动画等结合起来,集各种教学媒体之大成,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聋生的课程学习。作为一种优化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它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且容量大、易保存、易检索、易使用之特点,是迄今为止一种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展现出来,将听障学生带进了直观、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解决了许多学科中难以直观表达的概念和直观的仿真手段,还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智能性,构建一种开发、开放的学习环境,让聋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电教多媒体运用“形”、“色”、“声”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打破了原来课堂上的陈旧模式,为聋生提供和创造了直观、多彩、生动、形象的思维材料和情境,给其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激发了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这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以聋校语文第七册《17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为例,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都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其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激发聋生的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聋生的认知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聋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有效地调动了聋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聋生学习兴趣。
《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对于缺乏想象力的聋生来说并不好理解。为了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一段优美的音乐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紧接着在漆黑的屏幕上方从左和从右两方分别走来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它们的头顶上显示着它们的名字,当它们走到屏幕中间时,从屏幕上方掉下来一个“和”字,使课题《小公鸡和小鸭子》得以全面显示,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以动态的形式抓住聋生的注意力。
二、 视听并茂,突破难点。
耳聋聋生以目代耳感知和认识事物,聋校教学应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采用直观教学,赋予教学内容以实际意义。然而问题是如何直观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传统的手工演示不能逼真、准确地模拟表现各种物体,也不能全方位地立体地再现物体的各个侧面和内部结构,更难以显示出物体的动态发展过程。通过多媒体适度的多维刺激,培养聋生的多层次兴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作为自学兴趣,是条件反射,是后天培养获得的,因此聋生在自学活动中,可以用条件反射来培养自学兴趣。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情境,让聋生在图、文、声多维刺激下,产生关于学习内容的多层兴趣。
三、 优化练习,提高效率。
练习是聋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形式,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多媒体省时、多变、容量大,趣味性强的特点,来强化练习力度,提高练习效率。
在计算机上的练习需要和常规教学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的教学时,针对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外形特征做练习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坡度练习,由观察图入手,显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之后隐去图片,突出语句,最后将主要特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显示,由聋生进行填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其优越性不容置疑。在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这一技术,以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