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物理进行研究性课程教学的尝试
【作者】 程忠仁
【机构】 安顺市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包含课题研究类、项目设计类,更多的形式表现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偏离课堂教学过程,一味地讲究活动的形式,无论调查报告写了多少,选择了多少对象,出了多少科技制作都将偏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多多少少走回了杜威倡导的实用性教育的弯路。知识是方法的依托,能力是方法内化后的外在表现,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取的,站在课程论的角度上,识别出各种能力依赖的载体,同时也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与阶段性,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多年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物理知识,构建物理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物理思想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依托,用机械性地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思想的课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琐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顿悟中达到心理深层次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实现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如何在学习前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时,又不压抑学生思维的创新,如何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深刻学科思想剖析出来,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这应当是研究性学习课堂和研究性活动过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说立足于教材,站在课程论的角度上,识别出各种能力依赖的载体,同时也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与阶段性,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把方法论寓含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知识与方法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促进能力的提高,不但方法论的教学有所依托,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空洞,物理思想不再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说教,两者合情合理地被同化和吸收,达到“润物细无声”完美融合的境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展示出物理学科固有的和谐之美。
为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通过研究性的方法,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物理概念所反映和揭示的物理本质,认识一类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使物理概念不仅揭示一类物理现象,而且突出她的本质属性——抽象性,从不胜枚举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属性,同时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使思维发散又巧妙收拢,如何归纳又如何总结,这不仅仅是教学程序的变化,而是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能力的教学思想的更新。具体讲,是以原有的思想和教学模式来对待“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观、学生观?还是以研究性的态度对待新型的教学观,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作为教学的目的。用旧的观念对待新的课程观所起到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旧观念对待旧课程观的危害,因此,在新课程即将实施的今天,用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对待教与学,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定位与学习的事情。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实际,不妨设计如下程序问题:
(1)设计一实验方案,如何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2)用电器阻值与安培表相比阻值较大或较小时,采用什么方法连接?
(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且想得到连续变化的电压,电路如何连接?
(4)给出两个阻值差别较大的用电器和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和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如何测定各用电器的电阻?设计出电路且写出实验测定的物理量?
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把实验原理、器材的使用、电路的连接,误差的分析,顺理成章地解决,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教学顺序简单地倒置,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的扭转,它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后者则是在“掌握中运用”,前者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后者则严重束缚了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人才培养是“金字塔”状,由于机械性重复和模仿,成功体验的几率减少,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是意志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从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制约了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也就无所谓继续性、创造性发展的可能性了,它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结果只能是培养了共性太多,缺乏个性的人才,创造性的思维极大受到压抑,对于后天的发展也就缺少了创新。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多年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物理知识,构建物理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物理思想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依托,用机械性地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思想的课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琐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顿悟中达到心理深层次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实现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如何在学习前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时,又不压抑学生思维的创新,如何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深刻学科思想剖析出来,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这应当是研究性学习课堂和研究性活动过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说立足于教材,站在课程论的角度上,识别出各种能力依赖的载体,同时也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与阶段性,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把方法论寓含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知识与方法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促进能力的提高,不但方法论的教学有所依托,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空洞,物理思想不再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说教,两者合情合理地被同化和吸收,达到“润物细无声”完美融合的境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展示出物理学科固有的和谐之美。
为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通过研究性的方法,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物理概念所反映和揭示的物理本质,认识一类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使物理概念不仅揭示一类物理现象,而且突出她的本质属性——抽象性,从不胜枚举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属性,同时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使思维发散又巧妙收拢,如何归纳又如何总结,这不仅仅是教学程序的变化,而是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能力的教学思想的更新。具体讲,是以原有的思想和教学模式来对待“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观、学生观?还是以研究性的态度对待新型的教学观,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作为教学的目的。用旧的观念对待新的课程观所起到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旧观念对待旧课程观的危害,因此,在新课程即将实施的今天,用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对待教与学,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定位与学习的事情。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实际,不妨设计如下程序问题:
(1)设计一实验方案,如何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2)用电器阻值与安培表相比阻值较大或较小时,采用什么方法连接?
(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且想得到连续变化的电压,电路如何连接?
(4)给出两个阻值差别较大的用电器和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和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如何测定各用电器的电阻?设计出电路且写出实验测定的物理量?
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把实验原理、器材的使用、电路的连接,误差的分析,顺理成章地解决,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教学顺序简单地倒置,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的扭转,它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后者则是在“掌握中运用”,前者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后者则严重束缚了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人才培养是“金字塔”状,由于机械性重复和模仿,成功体验的几率减少,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是意志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从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制约了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也就无所谓继续性、创造性发展的可能性了,它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结果只能是培养了共性太多,缺乏个性的人才,创造性的思维极大受到压抑,对于后天的发展也就缺少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