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职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分析及对策
【作者】 梁 丽
【机构】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手机进入校园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针对现阶段中职生使用手机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手机的使用对于中职生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应正视社会发展现状,在于家长、学校、社会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控制和理性引导如何引导。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利与弊;疏导;立法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手机已经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园内,学生打手机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去年7月底,我国手机拥有量已达2.6亿户,位居世界第一,而大中职学生是手机拥有者的主力军之一。手机在方便人们沟通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借助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使我们陷入了沉思。现在学生使用手机干什么呢?手机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处理学生手机呢?
一、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到,中职生使用手机确有“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便于交流与沟通;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交际。大多数学生及老师认为中职生使用手机能更方便与朋友家人和老师的交流与联系。像我们学校是一个全日寄宿学校,平时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基本靠手机。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有了手机,联系方便了许多。时不时与孩子聊聊天,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朋友家人谈心可放松许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很多好朋友现在分到了各个高中,有了手机以后,可以经常联系,同学之间的友情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 获取信息、拓宽眼界;以前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他们只能找老师或者查字典。但是现在基本上手机都可以上网了。学生碰到不懂的知识,自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百度搜索一番。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告诉我,现在他使用的智能手机可以下载一些软件,例如英汉词典等一些工具书,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手边却没有工具书时可以随时使用手机查阅词典,并且可以随时利用手机上网查到一些资料。手机新闻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学生们现在外面发生什么事。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在是以前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另外手机中带有的闹钟、记事本和备忘功能,有利于同学们准确掌握时间,安排作息和出行。而计算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进行各种复杂运算等等.
总之,手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便利与好处,所以哪怕价格昂贵也迅速普及,让很多学生持有使用。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能清楚地看到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身心健康;用手机会产生辐射,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比成年人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的影响。有研究证明因为青少年的耳朵与颅骨比成年人单薄,因此孩子们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所以常用手机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2007年就有一个女生晚上长期用手机听音乐,结果造成了耳朵失聪。
2、影响学习;在我调查的67名同学中有12%上课经常使用手机,36%的学生上课偶尔使用手机,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学生黄薇(化名)则表示:“当觉得老师讲的无聊的时候我们就会拿手机出来上网看一些青春校园小说、上QQ与朋友聊天。如此以来,听课质量必定大受影响。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不少同学在下面低头发短信,玩的不亦乐乎;据对班级学生调查发现自用手机后成绩逐步下降的23人,下降很快的9人共占持有手机人数的15%。
3、影响他人集体;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突然冒出一阵个性十足的手机铃声,惹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和同学的思绪都被打断了。晚修课上,大家都在静静复习或者做作业,而有些同学的手机机的短音提示功能不断的响起,你休息我继续。搞得学生无法专心于学习。晚上休息时候,一些蚊帐内不断传来按键声,手机屏幕闪亮,一些学生与电话里的他(她)倾诉心声。一些同学还在不停的发短信。按键声和屏幕的光严重影响到其他舍友的休息。害得室友学习了一天,却不能安然入睡,不得不与“手机一族”同时“下班”。还有不少沉迷在手机的武侠小说世界或者科幻小说世界,久久不能平复入睡。第二天六点多就要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学习。但是对于这些熬了一夜的学生来讲又是睡觉的一天。根本没有足够精力来学习。
4、手机中毒;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手机依赖症,具体表现在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要么言语粗俗,烦躁不安,要么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无法正常学习,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他们会过一段时间就会下意识地看一看手机是否开着;铃声设置是否正确;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的表现。
5、攀比成风;上文提到我校67名学生拥有的60多不手机当中,有6个人的手机是目前市场上功能强大且价格较高的诺基亚、索爱以及iphone,其他的也都是质量较好的品牌机。据一位班主任统计,从9月1日开学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学新买了手机,而且都是功能齐全的彩屏新款手机。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手机已经成为攀比的筹码。
6、考试作弊;有少部分学生利用手机小巧,便携的特点,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还在师生中引起极恶劣的影响。过去一学期就发现60多个学生用手机作弊。而且这六十个学生中还有18人明确表示下次还用手机作弊。
二、学校该如何应对中职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正确、客观地对待中职生带手机的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机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学校应当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否则不利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管理,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网络犯罪案例讲解,向学生专用手机提供有关学习、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性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3、家庭作为社会重要的细胞,对于减少带手机对高中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有着重要作用。
4、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规定法律帮助学校管理手机。
总之,手机进校园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中职生带手机有利有弊。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希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能够承担起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监管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多方共同努力,把因带手机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把手机有益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吴国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 教育与职业,2010,30:79-80
[2] 陶立新. 学生手机上网给学生管理带来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教育与职业,2011,11:
[3] 王海;罗金龙.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谈. 文学教育,2011,04。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利与弊;疏导;立法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手机已经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园内,学生打手机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去年7月底,我国手机拥有量已达2.6亿户,位居世界第一,而大中职学生是手机拥有者的主力军之一。手机在方便人们沟通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借助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使我们陷入了沉思。现在学生使用手机干什么呢?手机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处理学生手机呢?
一、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到,中职生使用手机确有“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便于交流与沟通;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交际。大多数学生及老师认为中职生使用手机能更方便与朋友家人和老师的交流与联系。像我们学校是一个全日寄宿学校,平时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基本靠手机。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有了手机,联系方便了许多。时不时与孩子聊聊天,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朋友家人谈心可放松许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很多好朋友现在分到了各个高中,有了手机以后,可以经常联系,同学之间的友情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 获取信息、拓宽眼界;以前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他们只能找老师或者查字典。但是现在基本上手机都可以上网了。学生碰到不懂的知识,自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百度搜索一番。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告诉我,现在他使用的智能手机可以下载一些软件,例如英汉词典等一些工具书,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手边却没有工具书时可以随时使用手机查阅词典,并且可以随时利用手机上网查到一些资料。手机新闻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学生们现在外面发生什么事。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在是以前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另外手机中带有的闹钟、记事本和备忘功能,有利于同学们准确掌握时间,安排作息和出行。而计算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进行各种复杂运算等等.
总之,手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便利与好处,所以哪怕价格昂贵也迅速普及,让很多学生持有使用。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能清楚地看到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身心健康;用手机会产生辐射,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比成年人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的影响。有研究证明因为青少年的耳朵与颅骨比成年人单薄,因此孩子们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所以常用手机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2007年就有一个女生晚上长期用手机听音乐,结果造成了耳朵失聪。
2、影响学习;在我调查的67名同学中有12%上课经常使用手机,36%的学生上课偶尔使用手机,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学生黄薇(化名)则表示:“当觉得老师讲的无聊的时候我们就会拿手机出来上网看一些青春校园小说、上QQ与朋友聊天。如此以来,听课质量必定大受影响。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不少同学在下面低头发短信,玩的不亦乐乎;据对班级学生调查发现自用手机后成绩逐步下降的23人,下降很快的9人共占持有手机人数的15%。
3、影响他人集体;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突然冒出一阵个性十足的手机铃声,惹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和同学的思绪都被打断了。晚修课上,大家都在静静复习或者做作业,而有些同学的手机机的短音提示功能不断的响起,你休息我继续。搞得学生无法专心于学习。晚上休息时候,一些蚊帐内不断传来按键声,手机屏幕闪亮,一些学生与电话里的他(她)倾诉心声。一些同学还在不停的发短信。按键声和屏幕的光严重影响到其他舍友的休息。害得室友学习了一天,却不能安然入睡,不得不与“手机一族”同时“下班”。还有不少沉迷在手机的武侠小说世界或者科幻小说世界,久久不能平复入睡。第二天六点多就要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学习。但是对于这些熬了一夜的学生来讲又是睡觉的一天。根本没有足够精力来学习。
4、手机中毒;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手机依赖症,具体表现在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要么言语粗俗,烦躁不安,要么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无法正常学习,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他们会过一段时间就会下意识地看一看手机是否开着;铃声设置是否正确;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的表现。
5、攀比成风;上文提到我校67名学生拥有的60多不手机当中,有6个人的手机是目前市场上功能强大且价格较高的诺基亚、索爱以及iphone,其他的也都是质量较好的品牌机。据一位班主任统计,从9月1日开学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学新买了手机,而且都是功能齐全的彩屏新款手机。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手机已经成为攀比的筹码。
6、考试作弊;有少部分学生利用手机小巧,便携的特点,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还在师生中引起极恶劣的影响。过去一学期就发现60多个学生用手机作弊。而且这六十个学生中还有18人明确表示下次还用手机作弊。
二、学校该如何应对中职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正确、客观地对待中职生带手机的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机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学校应当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否则不利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管理,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网络犯罪案例讲解,向学生专用手机提供有关学习、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性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3、家庭作为社会重要的细胞,对于减少带手机对高中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有着重要作用。
4、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规定法律帮助学校管理手机。
总之,手机进校园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中职生带手机有利有弊。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希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能够承担起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监管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多方共同努力,把因带手机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把手机有益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吴国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 教育与职业,2010,30:79-80
[2] 陶立新. 学生手机上网给学生管理带来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教育与职业,2011,11:
[3] 王海;罗金龙.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谈. 文学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