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探析

【作者】 德吉罗宗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研究了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关于“活动课”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操作策略,并提出了开展活动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活动课;新课改;初中地理
        一、  设计教学活动的原则。
        1、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活动”可随堂演示,增加直观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在充满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东西,往往掌握迅速、记忆牢固。据此课堂教学可设置、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比如在“经纬网”的课堂教学中,将身体中线比作本初子午线,左臂部分为西经,右臂为东经,双手呈环抱状,手指接触处就为180°经线,将左肩比作20°W的话,右手腕为160°E,让学生来体会东西经的划分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区别。再如,“地球运动”一章,将人的腰比作赤道,头顶和脚底比作北极与南极,肩和膝比做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身体不同姿势代表地球公转时地轴的不同倾斜程度,然后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现了知识、巩固了知识。
        2、 创设情境,树立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
       3、 学习与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和地理新教材都是为学生终身发展需要而设计的,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中,要重视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与实际相联系,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地理本身的实用性也显示了出来。
        二、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
        1、  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
        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超文本"。
        2、  活动情景的创设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作了如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如“海陆的变迁”一节,给出书上的三个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这时提出问题: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学生已有的知识无法解释,从而产生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实践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地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践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一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如“海陆的变迁”一节,当讲到大陆漂移学说时,让学生自己动手临摹书后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图,然后将它们剪下并拼合。再让学生自己说说这可以得到什么猜想,通过实践来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材。因此在选择实例时,要注意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大的例子。比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节中,在举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不要举学生不熟悉的事例,而要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例如上学、放学路上遇到不同的天气会怎样?天气与穿衣等等。
        三、  开展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应活而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必须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思想,在不断学习探索中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要让地理活动课能够顺利开展,地理教师要克服很多困难,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活动课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