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

【作者】 吴 怡

【机构】 神木县第八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它充溢向上的力量,甚至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经过多次的尝试、思考我觉得每个学生都需要赞美与激励。赞美与激励实际上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老师们,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关键词:赏识教育   赞美   鼓励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作为学生,无一不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美,老师的赞美可以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之心。老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老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老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反之,就可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但是,我们身边常有一批被老师忽视或遗忘的群体,他们或因为家庭环境、或因为自身性格等原因,造成他们学习成绩差,爱捣蛋,与班内的同学不合群的问题,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造成他们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很少,反而得到的是更多的批评和训斥,因此造成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上进心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高,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学和育人起到不好的影响。
  我带的三年级一班的李国伟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经常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在班上,还是一个多动的孩子,上课没有几分钟是安静的,哪怕有一点点小小的动静,他保证是第一个关注者,甚至不怎么好笑的事他也会哈哈大笑起来,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是典型的“剌头”。我每次耐下心和他私下他交流,他总是很快的点点头说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到了上课时,他还是老管不住自己,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一付“油水不侵”的样子。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参,我发现李国伟身上还是有很多的优点,他头脑灵活,善于动手,属于那种聪明的孩子,只要他用心,可以说很多东西一学就会,是一个可塑之才。
  有一次,要求全班学生回家完成一项查找收集作业,第二天上课前带到学校,结果全班大部分的学生没能按时完成好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成了,而这里面就属李国伟同学完成的出色,在让我惊讶之余,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表扬之后的一系列事情更让步我大出意外,李国伟在上课时居然坐的端正了,虽然他还是时不时的动来动去,但每次在我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时,或给他一个微笑时,他就会不好意思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之后,在汇报搜集的材料时他居然第一次举起了手,我让他进行民汇报,虽然他汇报的磕磕巴巴,但我还是鼓励了他。结果李国伟在以后的表现中更是让我惊喜,上课时他坐的最端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作业也按时完成的很好,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那个调皮捣蛋的李国伟完全转变了。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学生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
  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要小心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使他们不要再受到伤害,要用爱给他们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能在蔚蓝的天空中傲然飞翔。
  我们班有个女生叫李晓雨,学习成绩差,还很自卑,上课时经常走神,对于老师的提问总是一无所知。我为了提醒她注意力集中,我上课经常叫她回答问题,但她却低下头不愿意看我,下课找她谈话,她也很回避我的样子,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家访了解,她父母离婚了,她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由于工作很忙,很少关心她的学习,帮她辅导功课,回到家里也是很少和父亲说话,造成她的作业经常出错,甚至不完成作业,上课时心不在焉,很少有开心的时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是我主动与之接近,尽量缩短和她的心理距离,想用心灵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孤独和冷漠。上课时,我经常走到她的旁边,给她重点辅导,对她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也不去批评,而是鼓励她主动去书里寻找答案,久而久之,有一天有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不会答,环顾一圈竟意外地从晓雨这孩子眼里发现有一点想回答问题的可望,我便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让她不要着急慢慢讲,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并且也回答的基本是正确的,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我立刻对她进行了表扬,并要求全班同学向她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学习,她的脸上这时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同时,也通过电话与她父亲保持了联系,督促她父亲多抽时间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并对她多进行鼓励和夸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心灵的交往,在老师和父亲的热情的鼓励下,逐渐温暖了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逐渐摆脱了不良心理,激发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以上两个案例证明,儿童幼小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它畏畏缩缩,自卑自怜。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它充溢向上的力量,甚至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经过多次的尝试、思考我觉得每个学生都需要赞美与激励。赞美与激励实际上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老师们,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