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评价——课堂的左右手

【作者】 张道平

【机构】 沈滩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更要充分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 ,要努力营造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氛围 ,促使学生主动思维要多用激情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表达的欲望,加速学生个性的有效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为切实落实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真正的发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成为重要课题。
  一、激励性语言应用要适宜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激励性语言要新鲜、活泼、富有感召力。教学中,我就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精心设计激励性语言,做到因人而异,自然贴切,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同时,我还注重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使学生从中受到领悟和鼓舞。对一些思维敏捷却粗心大意的学生,我用暗示并说:“相信你这个聪明的孩子能准确回答问题”。对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我就说:“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说,试试看,再想想”等,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心目中还有自己,很器重自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勇气,消除了自卑心理。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赶海》一文时是这样说的:“老师多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啊,谁愿意展示自己”。读后我便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已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这不仅是对同学的肯定,而且增强了学生普遍好朗读的信心,又使学生掌握了语文朗读的技巧。老师真诚的希望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情真意切。
  二、评价语言要幽默机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
    三、强化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
    我们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要因人而异,富有针对性,不能用“一把尺”衡量全部学生。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当然,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参与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
    四、评价要创新多变,有效激励
    课堂评价包括语言评价和动作行为评价等。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听后友好地评价:“好,这是你自己的见解!”“说得很有道理!”评价应尽量少用物质奖励,避免转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五、 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多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有很多,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的抱一抱,由衷的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极力争取学生更大的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若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精心设计一些激励性语言,有利于形成课堂上民主、平等、活跃的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和谐统一,达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