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作者】 余兴光
【机构】 平阳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积极发挥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作出正确的指导。做一盏指路明灯,把偏离航线的学生,及时的拉回航道,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信息技术作为新课标体系下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已经实施多年,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少玩的多、课堂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等等。如何解决课堂形式化、低效化问题,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信息;教学;引导
新课标主要倡导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的过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笔者倡导在教学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建构方式,“思考”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活动,是获取课堂知识的必要活动。没有思考,就没有所谓的学习。可见思考在认知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计算机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富有成效地进行学科思考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第一要务。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因特网的发展变化,更是让人们始料未及。因特网的发展,给人们传递信息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因特网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同时是一个浓缩的大社会,是一个相对随意和无序的世界,社会的阴暗和污垢在这里暴露无遗。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高度发达的信息世界中,他们更容易迷失方向,受到污染。
所以在中学生的成长的道路上,时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引领。信息技术这一新生事物更需要有人来引导他们来认识,使他们不会误入歧途。但是许多家长对它也是不了解的,甚至于一无所知。这个重担不容置疑的落在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当中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的航灯。
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爱参与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开始阶段,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涨,但随着许许多多的新名词和新概念,以及各式各样的实践操作的出现,使他们很快被理解困难、记忆困难和掌握困难所包围,其实这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没多大区别。如果教师能对那些比较抽象的食物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联系进行理解,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会从内心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的感叹。
对中学生应该加强法制宣传,要让他们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那些是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犯罪是要受到惩罚的。许多青少年都是在公安机关找上门以后,才意识到触犯了法律,后悔莫及。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健康正确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正确的学习活动。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学习兴趣,摈弃无聊低俗的爱好,走向正规的学习道路。
三、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信息社会中的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的海洋,畅游的时候不免会遇到陷井,我们要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在网上不要轻信任何人,不要接受别人的邀请,不要提供自己的真实身份,多与父母、朋友交流,让他们了解你上网的情况。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他们满怀热情的第一次走入机房。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便对枯燥古板课堂教学感到厌烦,他们宁愿到网吧里去感受这个信息时代。所以,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留在课堂上。
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探究的起点,通过信息的获取与管理、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成果的交流与评价的主题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通过“确定问题、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集成展示和交流评价”的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感知信息、走进信息和探索信息”的多层次循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也带动了其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近一年的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教学实践,笔者充分体验到教学的问题引入与利用提问推进课堂学习进度是一种智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思考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思维交流达到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大众信息技术映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已经上升为“文化”素养的教育,大众文化取向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新取向》──张卫平 江苏省金坛市河头中学
[2]《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李冬梅
关键词:高中信息;教学;引导
新课标主要倡导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的过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笔者倡导在教学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建构方式,“思考”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活动,是获取课堂知识的必要活动。没有思考,就没有所谓的学习。可见思考在认知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计算机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富有成效地进行学科思考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第一要务。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因特网的发展变化,更是让人们始料未及。因特网的发展,给人们传递信息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因特网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同时是一个浓缩的大社会,是一个相对随意和无序的世界,社会的阴暗和污垢在这里暴露无遗。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高度发达的信息世界中,他们更容易迷失方向,受到污染。
所以在中学生的成长的道路上,时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引领。信息技术这一新生事物更需要有人来引导他们来认识,使他们不会误入歧途。但是许多家长对它也是不了解的,甚至于一无所知。这个重担不容置疑的落在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当中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的航灯。
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爱参与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开始阶段,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涨,但随着许许多多的新名词和新概念,以及各式各样的实践操作的出现,使他们很快被理解困难、记忆困难和掌握困难所包围,其实这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没多大区别。如果教师能对那些比较抽象的食物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联系进行理解,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会从内心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的感叹。
对中学生应该加强法制宣传,要让他们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那些是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犯罪是要受到惩罚的。许多青少年都是在公安机关找上门以后,才意识到触犯了法律,后悔莫及。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健康正确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正确的学习活动。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学习兴趣,摈弃无聊低俗的爱好,走向正规的学习道路。
三、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信息社会中的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的海洋,畅游的时候不免会遇到陷井,我们要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在网上不要轻信任何人,不要接受别人的邀请,不要提供自己的真实身份,多与父母、朋友交流,让他们了解你上网的情况。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他们满怀热情的第一次走入机房。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便对枯燥古板课堂教学感到厌烦,他们宁愿到网吧里去感受这个信息时代。所以,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留在课堂上。
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探究的起点,通过信息的获取与管理、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成果的交流与评价的主题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通过“确定问题、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集成展示和交流评价”的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感知信息、走进信息和探索信息”的多层次循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也带动了其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近一年的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教学实践,笔者充分体验到教学的问题引入与利用提问推进课堂学习进度是一种智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思考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思维交流达到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大众信息技术映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已经上升为“文化”素养的教育,大众文化取向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新取向》──张卫平 江苏省金坛市河头中学
[2]《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