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浅析

【作者】 多杰卓玛

【机构】 汶川县水磨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育人目标,把德育目标的达成落实在课堂的每个环节。本文结合多年信息技术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将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较好地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的。
  关键词: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 立德树人 民族地区 农村学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用"扣好人生的扣子"来比喻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就要结合学科特色,把立德树人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学中。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一、教师规范行为,引领示范
  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信息技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修养的模范。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师自身的言行,都充满着真正的教育内容,教师的道德情操,无论是什么样的内涵,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会成为学生们永远的记忆。教师的道德修养实在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尤其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在道德素质方面加强修养,会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以良好的道德情感来影响学生。在实践教学的每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 Windows 中正确的开关机步骤,日常对机器设备的珍惜爱护,机房卫生的维护和使用规则的遵守等习惯都能给学生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宣传传统文化
  作为先进科技技术教学中的信息教育更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要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教材、走进教室、走进学生中去。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已任,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资源与网络资源,可以更好、更系统的引入中华民族文化,让高科技的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只知道日本漫画、日本游戏、肯德基与麦当劳,更应该以知道"信礼智勇"、"忠孝仁义"、"四书五经"等为荣。在教学中,不断融入诗词、名著、神话传说;在活动中,引入成语故事、艺术文化成就、歌谣、对联等。
  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容量大、视角广。比如在学习幻灯片插入图片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美丽的园林艺术图片(苏州园林艺术及颐和园等)、展示历史古代遗址图片(西安兵马俑等),让学生收集5.12抗震救灾事迹的图片、视频资料进行"多难兴邦"的主题展示。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我们的学生丰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同时也培养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让学生去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同时,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大事。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网络的发展无疑是信息时代最集中的表现。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初中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制能力差,网络也会使青少年学生迷失自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网络,科学地使用网络,对初中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在网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诚实谦虚等优良品质的教育。在信息技术起始课上,教师就可以向全体学生提出文明上网的要求,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例如,应该遵守的网络规则:避免伤害他人;诚实守诺;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等。应该禁止的行为: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的混乱;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未经许可接近他人的文件;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伪造电子函件信息;乱发无聊广告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中网络违法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明辨是非,使自己的每一次网络行为都在规定的准则内进行,确保诚信守则。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有"授之以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适应当今的社会。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勇于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此外,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讨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力,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采用多种活动激活思维,使学生乐于创造,积极创新。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贯穿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让立德树人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张玉燕,邵雨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7(06).   
  [2] 王晓海.浅谈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 [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3] 张慧,刘婷婷,潘新宏.润物细无声--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