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重视课外阅读指导 实施少教多学策略
【作者】 王国斌
【机构】 莲峰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解读新课标,认识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作用和方法。教师要真正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够把课内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多次反复,促进、巩固和强化课内阅读教学;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面。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各种调查研究显示:应试教育排斥课外阅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调查结果“令人堪忧”。面临高中考的学生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学生不能认知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帮助,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理解有误,认为是看闲书乃至没收,学生无法开展课外阅读。
3、学校和社会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教材中也少有指导阅读的文章,学生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好的阅读方法。
三、应对策略
1、改革应试教育,加强阅读教学;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转变自身观念,不满足课内阅读,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建设课外阅读小组,共享阅读材料以及阅读心得,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支持。注意培养学生习惯。
3、教师不定期检查阅读效果,用课内5分钟进行心得交流会或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或猜谜语或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从语文教学的任务出发,或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课外阅读的推进都不可或缺。
4、科学合理地推荐课外读物书目;课外阅读的指导尽量和讲读课相结合、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和课外阅读的热点相结合、和经典阅读相结合、和热门话题相结合、博览和精度相结合、和时代、科学相结合。
5、重视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从阅读量入手,扩大阅读面,规定课外阅读量。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重要途径,只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是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
四、课外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余秋雨说“名著其实是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阅读名著,也要讲求策略。
1、定向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收效甚微。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中学生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选择一二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2、选择阅读。
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读书就要有选择。读一流的书、读一流学者写的书。方法是通过推荐书目了解,或是请老师、家长推荐介绍。
3、巧妙安排时间,有效阅读名著。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就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寒暑假、节假日可采用整段时间集中阅读。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外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好学生参谋,让学生读有益的书籍;把读书当做每天必修课,课堂合理设计,让学生有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兴趣,积累知识。让课外读书成为学生的最爱,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2、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先泛读浏览,粗知大意,理顺文句。
3、让学生更加自觉阅读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援助者。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一般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让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相互补充,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4、进一步培养阅读的能力
博约结合、粗精结合、读写结合培养阅读能力。从阅读面的广度和深度、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强化读与写的关系,读后必做读书笔记,培养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所读文本的亮点,去找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哪怕只有一句。
5、提高阅读效率。
一目十行法、只看中心句等等方法,要求学生读后至少提出二、三个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限时阅读训练。
目前中考、高考都离不了阅读,学生限时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可根据自己的实情,或写提纲,或提出几个问题,或写一篇读后感等等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7、学会提炼中心。
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把最真实的第一感觉付诸笔端;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以及做旁披,及时保留阅读时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学会找中心句。
总之,要创设阅读的大环境。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阅读动机。阅读基础是掌握阅读方法,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探索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作用和方法。教师要真正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够把课内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多次反复,促进、巩固和强化课内阅读教学;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面。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各种调查研究显示:应试教育排斥课外阅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调查结果“令人堪忧”。面临高中考的学生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学生不能认知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帮助,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理解有误,认为是看闲书乃至没收,学生无法开展课外阅读。
3、学校和社会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教材中也少有指导阅读的文章,学生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好的阅读方法。
三、应对策略
1、改革应试教育,加强阅读教学;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转变自身观念,不满足课内阅读,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建设课外阅读小组,共享阅读材料以及阅读心得,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支持。注意培养学生习惯。
3、教师不定期检查阅读效果,用课内5分钟进行心得交流会或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或猜谜语或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从语文教学的任务出发,或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课外阅读的推进都不可或缺。
4、科学合理地推荐课外读物书目;课外阅读的指导尽量和讲读课相结合、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和课外阅读的热点相结合、和经典阅读相结合、和热门话题相结合、博览和精度相结合、和时代、科学相结合。
5、重视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从阅读量入手,扩大阅读面,规定课外阅读量。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重要途径,只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是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
四、课外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余秋雨说“名著其实是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阅读名著,也要讲求策略。
1、定向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收效甚微。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中学生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选择一二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2、选择阅读。
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读书就要有选择。读一流的书、读一流学者写的书。方法是通过推荐书目了解,或是请老师、家长推荐介绍。
3、巧妙安排时间,有效阅读名著。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就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寒暑假、节假日可采用整段时间集中阅读。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外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好学生参谋,让学生读有益的书籍;把读书当做每天必修课,课堂合理设计,让学生有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兴趣,积累知识。让课外读书成为学生的最爱,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2、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先泛读浏览,粗知大意,理顺文句。
3、让学生更加自觉阅读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援助者。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一般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让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相互补充,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4、进一步培养阅读的能力
博约结合、粗精结合、读写结合培养阅读能力。从阅读面的广度和深度、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强化读与写的关系,读后必做读书笔记,培养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所读文本的亮点,去找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哪怕只有一句。
5、提高阅读效率。
一目十行法、只看中心句等等方法,要求学生读后至少提出二、三个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限时阅读训练。
目前中考、高考都离不了阅读,学生限时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可根据自己的实情,或写提纲,或提出几个问题,或写一篇读后感等等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7、学会提炼中心。
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把最真实的第一感觉付诸笔端;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以及做旁披,及时保留阅读时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学会找中心句。
总之,要创设阅读的大环境。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阅读动机。阅读基础是掌握阅读方法,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探索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