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数学总复习倦怠现象的成因、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雪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临近期末复习,老师们烦恼的事随之而来。原因是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倦怠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没有兴趣,无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不认真,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认真思考,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 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有学者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 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
  一、当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以讲为主,被动接受,方法单一。
  教师进行知识归纳,教师准备复习题,讲解复习题,教师提问,教师总结,很少关注到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教师完全主宰了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准备的一切。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晕脑胀,讲多练少,面面俱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以练为主,机械重复,内容单一。
  教师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师生都很辛苦,何况面对的有低年级的学生,时间一久,势必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机械地重复做题成了复习课的主旋律。忽视了复习课的功能。复习课仅仅是局限于炒冷饭,做题目,提高学生的技能,内容单一。
  3.缺乏关注,拓展不足,活动形式单一。
  教师把复习课简单地理解为把整理与复习或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了,较少关注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考虑每个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量是有差异的,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较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缺乏因材施教。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喜欢上复习课,学生不喜欢学,教师没有成就感,学生没有新鲜感。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教师疲惫不堪,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倦怠现象。具体地说,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要克服急躁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先要作自我反思,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倘若学生作业上出现错误 ,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责怪,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也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随之也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会亲其师,信其道。
  2.理解学生。 
  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教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必要时可召开一个“我喜欢怎样的复习课”主题班会 。比如,一个学生在班会上说:“老师,您课上讲得太多、太清楚了,我们只是不停地听,不住地记,能否给我们一点想和练的时间?确实,在上复习课时,老师们大多面面俱到,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一遍,把所有类型的题都练一遍,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缺乏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紧了,同时也为改革复习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3.相信学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进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复习课若能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 理、分类,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依据教材,把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划分为整数、小数(分数)、 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应用题等七大知识块,每个知识块又分若干个知识点, 再把各个知识点绘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对照“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去回忆,哪些地方已经懂了,哪些地方还 不懂或不太懂,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不会的学生提问,会的学生讲解或辅导,教师行间巡视、点拨。要允许学生走弯路,不要剥夺他们的这种过程性体验。
  二、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目前,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总复习期间,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 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倦怠期。因 此,要克服倦怠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体验成功快乐,唤起学习热情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追求。复习课,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使学生获得成功,我们应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组织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将教 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 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对于差 生,我们更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口算题做得好或是书写认真,都要及时予以表扬、肯定。另 外,总复习期间,我还通过开展“三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 ,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来淡化倦怠效应。 
  四、运用激励手段,培养坚强意志 
  激励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又是一种教学调节的手段。小学生的意志从总体上说是比较薄弱的,而克服倦怠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可运用榜样激励这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让优秀学生谈经验与体会。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得益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他们整天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榜样来自身边,真实可信,学生易仿、易 学,利于同学们相互学习,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和巩固,从而有效地防止倦怠现象的发生。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立足学生的发展,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就一定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雪梅,,女,汉族,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新疆奎屯市第四中学教研室工作,并担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工作十几年来,以认真扎实的作风获得同事及家长的认可。多次获优秀班主任,巾帼建功、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曾写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教学之我见》,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并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