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的实践策略

【作者】 冶慧琴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都是物理结论,对于概念、定理的出现和发展缺乏了解,导致教学缺乏内涵和趣味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意义,然后总结了物理学史和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育;物理教学;物理学史
  虽然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不罕见,但是由于目前高中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讲解物理学史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并且部分教师对物理学史并不熟悉,这也是物理学史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的原因。
  1、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的意义
  1.1培养教师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我们的榜样,对于物理教师来说,适当了解物理学史,能够加深教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感受物理学家刻苦钻研的美好品质,督促教师在工作中倾注更多的热情。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炸药的故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诺贝尔那种冒险精神和钻研精神,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学习和探究,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1.2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高中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高考的压力,一味的理论知识灌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并且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但是借助物理学史,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因此,在讲解物理概念、定理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概念定理的出现过程,然后再具体讲解概念定理内容,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
  1.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解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物理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史和高中物理的结合,承担着素质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2、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都是非常有趣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这些小知识,能够让物理知识变得富有趣味,让学生不再感到物理是枯燥无味的,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物理学史的利用是以不破坏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的,这些小知识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张照片或者是一段短视频,不能占据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讲解"光的波动性"时,教师就可以讲解一下泊松发现泊松光斑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轻松有趣,学生听完后也会了解到光具有电磁波的性质。
  2.2运用物理学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将课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学习。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该问题?又有什么人想到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有没有人想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最终那个人做对了?后来有没人对此进行完善?通过了怎么样的努力,如何发展成为我们教材上的内容的?以疑问开头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当然在思考中有很多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错误有些是之前的前辈在该理论完善的过程同样出现过的。人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能力远远大于从正确中获得的喜悦。通过先让学生思考、犯错误最终做出正确的指引。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变得非常有兴趣,而且有效的教育了学生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可谓一举两得,为接下来的授课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针对人们在生活中早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问题:"是不是力的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先别急着给出正确答案,我们先用一句:"很早以前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就思考过同样的问题,并根据他的生活中的经验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将课堂引到物理学史的介绍中。紧接着让学生在教材上找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成组讨论做出自己的评述。
  2.3利用物理学史阐述知识出现过程。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往往还会讲解知识点的推理过程。但是可以看到物理教材中往往是直接给出结论,例如计算浮力的公式教材中是直接给出的。这种方式便于学生记忆,在解题时也只需要适当运用就能够得出答案,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无法做到举一反三,题目中所给条件有所变化,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讲解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一下物理学家是如何推导出这些知识点的。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的知识时,学生们掌握了物体从高处落下的时间和质量是无关的,这一点往往会引发学生的疑问,因为大部分学生会觉得羽毛和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落地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亚里士多德在比萨斜塔上做物体自由落体的经典实验,最终的结论就是物体自由落体时间和质量是无关的。听了教师讲的故事,学生们都恍然大悟,疑问也很快消除了。有的学生又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从一样的高度扔羽毛和铁球,落地时间不一样呢?"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一下,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在真空状态下才成立,很快就打消了学生们的疑惑。
  2.4引出物理学史模拟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很多物理现象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展现给学生。物理学史上也有很多经典的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教师同样可以还原一些简单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一下物理知识的精彩之处。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了法拉第在实验中发现了磁场能够产生电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下这个实验,当学生模拟法拉第看到电流产生时,内心的喜悦感油然而生。在学习"电磁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下微波炉,看看把食物放进微波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受电磁波的热效应。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学史,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和物理学史之间的平衡,尽量选择有趣的、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志才.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 考试周刊, 2011(11):178-179.
  [2]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3]刘兴云. 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