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 杨玉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面向全体,而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困生  调查  原因  转化  策略
        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困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这部分学生数学思维僵化,难以吸收和消化新的数学知识,导致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自暴自弃、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缺乏自信、沉迷于玩闹。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二、外部原因
  1.教材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2.社会大气候和家庭关爱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亲或不和睦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心里压力大、痛苦自卑、因而学习情绪低落。部分学生看到社会上许多没文化但致富经念的好同样能挣大钱的人,而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再加上周边网络的吸引,不少学生迷恋网吧,纯净的心灵被吞噬,无精力学习,产生厌学、弃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对症下药,制定学困生转变的策略 
        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现就针对上述的调查总结,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从而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完成后及时表扬,消除学生的心里畏惧感。作业批改时多附加鼓励性的评语,并尽量对学困生采用面批方式。体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原则。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哪怕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问候。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厌学情绪深。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优化学习心态,重树学习信心,这是学困生学习转变的关键。做为老师,尊重学困生,让他们坚信,正常人的大脑发育因遗传而形成的智力差异是不大的,决定因素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我常对学生说:“我们班没有笨人,每个同学都是聪明的。从心里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尽力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优点:如卷面清楚,书写正规,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并趁机帮学生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一旦发现有些微小的进步,便把握机会,当众表扬。
        3.加强学法指导。学困生看数学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精力,又很勤奋地进行学习,却长时间不见效,对学习几乎丧失信心。究其原因,是他们陈旧低效的学习方法所致。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利用第二课堂请优秀学生介绍先进的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学习方法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个别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感悟学习的真谛。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做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情感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在生活中要多与学困生交朋友,以诚相待,缩短与学困生的心里差距。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强化家校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为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我每学期都抽一定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进行转化的措施,如:有一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我采用同龄共振法,找一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其谈心,对其进行感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该生喜欢打篮球,我便组织班级篮球队并让其加入,转移该生注意力,让其逐渐淡忘游戏,转心于学习。当然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负面教育也是很大的。我利用每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主流文化思想,文化行为,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总之,学困生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