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怎样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作者】 余荣龙

【机构】 钟山区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呢?要全面掌握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他们在解应用题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得到全面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注意事项。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创设解题情境,提出各种问题,分析题目时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知识水平差异、语言差异等,建立好生活实际与应用题中不易理解的词语的桥梁,展示分析题目时的全过程,把抽象变具体,文章将要告诉你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解应用题   兴趣    情境   问题    差异     过程     
        应用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值高,许多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很不乐观。所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已经是数学教师们非常关注的事情。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在很多论文中谈到了要建立模式,要做好简单应用题的掌握,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些,对于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都有帮助。从主观和客观上来整体把握,会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本文告诉教师们要以小学生为主体,研究学生本身出现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找到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的全面途径。
        近年来应用题在各种考试中的力度逐年加大,增加了对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应用型问题的考查。可是许多老师反映,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由于应用题的分值较高,而学生做不起应用题,就会从整体上影响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是广大教师迫在眉急的一个难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呢?
  从许多数学教师的口中,以及我自己的教学,可以明显地发现,小学生解应用题出现的一些现象:一个很简单的应用题出现在有些学生面前,学生就会看都不看,就说:做不起。老师叫他们先读一读题目再说,他们晃头晃脑地读了几遍,还是说:做不起。还有一些学生的情况是,他们根本不懂得应用题中的词语的意思,无法进入应用题的情境,使得对这类应用题很茫然。对于抽象的应用体,学生也是拿着无从下手,但当老师用画图等方式把题目的意思表现出来时,他们就不是那么茫然了,而是轻松解决。我发现有些有数学天赋的部分学生,他们由于语文基础差,不认识字,如果没有人给他们读题目,他们就站在了应用题的门外,若有人给他们读了题目,他们就会立即做出来。另外,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有些数学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解应用题的各个方面的培养,导致数学教学效果差:一个简单的应用题,学生做不起,老师就会讽刺挖苦,从而打击了学生解应用题的积极性;教学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掩藏在朦胧中,其他学生更是全然不知,使解题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分析以上的现象,不难发现,教师若不重视对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各个方面的培养,就会使小学生解应用题出现各种困难。究竟教师要具体地怎样做,才能克服小学生解应用题时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呢?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众所周知,能力依赖于兴趣,兴趣对能力的培养起决定性作用,而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细心地引导。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待学生,更多的应该是鼓励、表扬,而不是讽刺、挖苦,或是体罚。对于学生的一小点进步,哪怕是他会主动站起来读题目,举手说出自己的理解(虽然是错误的),都应该值得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样的话,哪怕是一个很难的应用题,学生都会认真地看,去想,就不会一拿到应用题就说做不起,或者读了也说做不起,在这过程当中,前者是因为教师的鼓励、表扬,激起他们解决应用题的兴趣,而后者,往往学生想到的是教师的讽刺、挖苦,即使读了题目,脑海里也是一片空白。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应用题的特点,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应用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积极进入该应用题的情境中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照顾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都来参与解决应用题,才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是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有些学生虽然不认识字,但他们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是相当不错的,对于这类学生,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办法帮助,如,教师读几遍题目,或叫学生起来读题目,或小组读题目等方式,帮助这类学生克服解决应用题的困难。第二是要照顾城乡学生的差异,城市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所见到的事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地给不同地方的学生建立信息基础。第三是语言差异,地方语言和书面语言有些地方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搭好两者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
  注重解应用题的过程,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在注意上面几个方面的同时,注重解应用题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的关键。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要把抽象的应用题变成具体的。比如路程类的应用题,教师应该根据题目的情况,化成线段图,这样就会让小学生一目了然,明白题目的实际意义,困难就被克服了。分数应用题也是一样,不能让学生死背规则,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即使他们能根据规则把题目做出来,但根本不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具体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图画出来,让学生理解。多次采用画图来解决应用题,不仅能使抽象变具体,而且更能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以后遇到类似的应用题,不用画图,他们已经在脑海中想象出来,迅速地分析应用题的思路,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种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 [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1  
  [2]吕传汉、汪秉彝、夏小刚、石小康、林运来“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 [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4
  [3]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4]郭根福、陆丽萍、姜家凤“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