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当代中学德育管理的研究

【作者】 黄秀红

【机构】 海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关于新时代的中学教学中,德育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项管理项目。作为教育上的管理者,应该树立好德育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方向方面,对教育圈范围内(老师及学生)进行思想上和整体上,从民族认识、国家认知以及社会认可多方面尽心品质化地教育。目标方面,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教学层次上的提高、对教师群体有秩序化的管理。
        关键词: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  方法 中学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教育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整个行为被颠覆,许多曾经以为是毋庸置疑的做法被全盘否定。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德育管理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而如何应对现行的德育教育的改变,而又怎样找出有效的德育管理策略,是我们当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树立明确、有方向的德育目标
        对于中国德育教育的背景,思想品德的教育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以社会完整统一为基准。我们这一代德育教育方面就是一直以共产主义标准来培养思想和规束行为准则,而用这种要求来应对现在的中学学生,难免显得较为牵强。传统德育的具体表现就在学生完全听从老师的一言一行,成绩优秀两个方面。而新时代的教育体系在学生的“个体性”,即学生作为一个个体,要尊重学生成长上的个性、自我思想、和自己独立的思维空间创立,而这些都是被传统教育所忽略的点。
        作为我国的基础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对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和日后学生在社会上的个人表现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每个时代的学生个性的奠定都有重要意义。同样的,学生这种新生力量个性的塑造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个体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针对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作为教育上的领导人,责任两个字显得越发的有重量。因此,我们应该在德育管理上的目标加以重视,既要求对学生在整体上的统一性,同时也要考虑由于年纪差别之间的德育层次不同。根据社会要求,公民在维护统一原则基础上,也要有不同的个性发展。有好有坏,包容万象,才能称之为“社会”。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德育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是要对学生个性的引导可以是多方面的;而且面对现代社会的要求,德育教育理念应该从原来“言听计从”的乖乖学生为标榜,转变以个性多层面以及道德水平高尚为基本思想的培养目标。
        二、 民族认识、国家认知以及社会认可是德育管理的基准内容
        德育管理在内容上的选择,对于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培养尤其重要。这关系到了作为新一代社会接班人的学生是否能以健康、向上的思想去面对民族、社会以及世界。对于思想越来越早熟的中学生,我们如果还一直以老几套思想教育的书籍和思想去进行教育,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就像有一次我强调“集体概念”的时候,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自己护着自己的个人利益的类似社会现象,让我觉得既尴尬,同时也意识到现实和教育上的差距。
        现实生活中,虽然与传统德育教育中的概念有所出入。但是对于概念上的了解,让学生懂得思想品德上的自我意识是一项极为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信仰,在面对某些社会黑暗面的时候就会有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变得不是那么的消极脆弱,对自己树立的奋斗目标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竞争态度。我们要明确我们的德育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21世纪新标准的新型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要求是我们需要满足的条件。德育内容上要注意结合时代感,并对于某些思想道德现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切实的德育思想,面对今后的社会的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三、突出德育内容管理的时代性和系统化
        德育内容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才能为当代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我校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时代要求,整合教育内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资源。
        (一)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在每年的九月集中力量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从小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的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我校开展了“学生道德养成‘五结合’教育”即: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道德教育现时代要求相结合;道德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与自主创造相结合;道德教育与创设环境相结合。
  (三)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总结
  德育管理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他们今后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人生规划。而面对新的教育变革的德育管理,是教师群体较为头疼的问题。这篇浅短的研究论文,是笔者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和同事直接彼此交流讨论而得到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能对各位同事在教学理念转变上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