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让美术课更加精彩
【作者】 黄飞燕
【机构】 马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课是小学生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是他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活跃小学美术课堂,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有效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 创设 赏析 巧用 创作 评价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喜欢用手中画笔去描绘眼中的世界,这也是他们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经。美术课堂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活跃小学美术课堂,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有效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创设学习氛围,交流情感
每个小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正如外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课堂上,老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根据不同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有时是学生的“啦啦队员”……同样,学生的角色也要不断变换,有时是学生,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小小科研员”,有时是指挥员……。
二、赏析名人佳作,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佳作,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特别是名人佳作,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拨动情感之弦。
三、巧用课程资源,体验情感
美术课堂的活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并要利用好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闪光点。《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就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教师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让学生与小雨点零距离亲密接触、真诚“对话”,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真实、丰富、细腻。“孩子们快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吧。”当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去感受雨的时候,学生的兴奋度达到了顶点。他们时而踩水,时而扔掉雨伞去淋雨;仰起头看雨滴往下落,有的学生还说他尝了一下,发现雨是甜的;有的学生伸出小手去接滴下来的雨。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直接感受下雨的情景。然后回教室交流感受,小组讨论,说说感受。
生1:树叶、地面被雨水洗得很干净。
生2: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觉很冰凉。
生3:我听到雨滴落到垃圾筒上发出咚咚的声音。
……
并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讨论:
下雨时,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通过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真实的雨,也激发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再让孩子们去画一画,孩子们展示出来的作品就更加丰富而有童趣。
四、精心创作设计,表达情感
如在师生合作《大鱼和小鱼》的过程中,师生分工明确,愉快合作。教师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思辨,精心创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不一会儿,一条条大小不一的鱼儿争先恐后地游到了黑板上,海底总动员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自告奋勇地上台介绍自己:“我是乖乖鱼,是鱼国中最听话、懂事的鱼,也是最温顺的鱼!”、“我是奇奇,我长得很奇特,我的头部和尾部都有灯,我又叫信号灯鱼”、“我是丽丽鱼,顾名思义我长得很美丽,连孔雀见了我都不敢开屏!”连平时最不爱举手的一位学生也上台指着一个角落说:“我叫小小,我的体形很小,大家很难发现我,可我却很机灵”大家瞪大眼睛一看,果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还藏着它细小的身子……当他们看到粘贴在黑板上自己的作品时,话闸子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
五、注重个性评价,升华情感
欣赏美术作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完全看懂、理解其深意,客观上也不允许长时间去“读”,即使看懂了,教师也没有办法“判”出其高低,但美术教师要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以鼓励为主。如有一个学生把麻雀画的像凤凰一样,并且用了很多装饰色彩,我认为这就是创造,还给画了颗创意星送给他。
六、展示学生作品,延伸情感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到很快乐,充满信心。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陈卫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讯培训丛书.
关键词:情感 创设 赏析 巧用 创作 评价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喜欢用手中画笔去描绘眼中的世界,这也是他们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经。美术课堂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活跃小学美术课堂,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有效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创设学习氛围,交流情感
每个小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正如外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课堂上,老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根据不同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有时是学生的“啦啦队员”……同样,学生的角色也要不断变换,有时是学生,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小小科研员”,有时是指挥员……。
二、赏析名人佳作,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佳作,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特别是名人佳作,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拨动情感之弦。
三、巧用课程资源,体验情感
美术课堂的活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并要利用好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闪光点。《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就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教师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让学生与小雨点零距离亲密接触、真诚“对话”,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真实、丰富、细腻。“孩子们快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吧。”当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去感受雨的时候,学生的兴奋度达到了顶点。他们时而踩水,时而扔掉雨伞去淋雨;仰起头看雨滴往下落,有的学生还说他尝了一下,发现雨是甜的;有的学生伸出小手去接滴下来的雨。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直接感受下雨的情景。然后回教室交流感受,小组讨论,说说感受。
生1:树叶、地面被雨水洗得很干净。
生2: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觉很冰凉。
生3:我听到雨滴落到垃圾筒上发出咚咚的声音。
……
并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讨论:
下雨时,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通过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真实的雨,也激发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再让孩子们去画一画,孩子们展示出来的作品就更加丰富而有童趣。
四、精心创作设计,表达情感
如在师生合作《大鱼和小鱼》的过程中,师生分工明确,愉快合作。教师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思辨,精心创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不一会儿,一条条大小不一的鱼儿争先恐后地游到了黑板上,海底总动员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自告奋勇地上台介绍自己:“我是乖乖鱼,是鱼国中最听话、懂事的鱼,也是最温顺的鱼!”、“我是奇奇,我长得很奇特,我的头部和尾部都有灯,我又叫信号灯鱼”、“我是丽丽鱼,顾名思义我长得很美丽,连孔雀见了我都不敢开屏!”连平时最不爱举手的一位学生也上台指着一个角落说:“我叫小小,我的体形很小,大家很难发现我,可我却很机灵”大家瞪大眼睛一看,果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还藏着它细小的身子……当他们看到粘贴在黑板上自己的作品时,话闸子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
五、注重个性评价,升华情感
欣赏美术作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完全看懂、理解其深意,客观上也不允许长时间去“读”,即使看懂了,教师也没有办法“判”出其高低,但美术教师要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以鼓励为主。如有一个学生把麻雀画的像凤凰一样,并且用了很多装饰色彩,我认为这就是创造,还给画了颗创意星送给他。
六、展示学生作品,延伸情感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到很快乐,充满信心。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陈卫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讯培训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