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给错误一片自由的天空
【作者】 陈连进
【机构】 南塘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通过“展示错误,分析错误,善待错误,巧用错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灵活、巧妙、有效地利用好“错误”这一教育资源,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并正确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错误行为,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
关键词:展示错误 分析错误 善待错误 巧用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给错误一片自由的天空,以一颗平常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作为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展示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在错误尚未发生之前,先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例如,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总是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搞混淆。因此,我在教学完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后,学生独立作业前,设置了“森林医院”的纠错情境,出示25×(4×8)=25×4+25×8这道题,学生凭自己已掌握的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很快地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迫不及待地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一个学生说:左边是三个数连乘,是乘法结合律,而右边是一个数分别乘两个数的积再相加,是乘法分配律。学生一下子找出了错误的原因,根本不必要细加分析。这样,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找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概念,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错误展示,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而且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肯定会更深刻一些,在以后的练习中尽可能做到少错,甚至不错。
二、分析错误
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交往的活动,课堂成了师生知识共享,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多了师生的互动,随之而来的错误也是无形中增加了。面对学生解题中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
如有这么一道练习题:“一条公路长3000米,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这条公路,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错误的算式:①3000÷(1÷10+1÷15),②1÷(3000÷10+3000÷15),③3000÷(10+15)。这时,我让这三个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列式的理由之后,并没有及时地给予评价,而是对这三道题进行深入地分析,理清每道题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题①中工作总量是具体的量,而工作效率是分率,用具体的量除以分率,显然是错误的;题②中工作总量是单位“1”, 而工作效率是具体的量,用单位“1”除以具体的量,也是不对的,题①②中要用具体的量或分率除以相对应的量;题③中将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和,不符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学生在通过直观的讲解后,理清了这道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并进行对照比较理解,最终让学生感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形成正确的解答方法。
我告诉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学习就是不断出现错误、不断改进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对于学生已经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在教学中,我不断帮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
三、善待错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要善待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出现错误后,老师无需大惊小怪,无需生气急躁。教师要少责备多鼓励、少埋怨多帮助,正是因为学生在求知中会出现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我们知道,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学生出错不一定是件坏事,学生不断出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进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学生正是在出错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新课程说:经历学习的过程比获得学习的结果更重要。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或产生了问题,教师不能批评指责,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错误,甚至欣赏这些错误。
四、巧用错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总之,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每个教师都能够碰到,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错误一片自由的天空。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并正确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错误行为,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6.9
关键词:展示错误 分析错误 善待错误 巧用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给错误一片自由的天空,以一颗平常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作为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展示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在错误尚未发生之前,先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例如,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总是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搞混淆。因此,我在教学完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后,学生独立作业前,设置了“森林医院”的纠错情境,出示25×(4×8)=25×4+25×8这道题,学生凭自己已掌握的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很快地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迫不及待地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一个学生说:左边是三个数连乘,是乘法结合律,而右边是一个数分别乘两个数的积再相加,是乘法分配律。学生一下子找出了错误的原因,根本不必要细加分析。这样,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找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概念,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错误展示,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而且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肯定会更深刻一些,在以后的练习中尽可能做到少错,甚至不错。
二、分析错误
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交往的活动,课堂成了师生知识共享,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多了师生的互动,随之而来的错误也是无形中增加了。面对学生解题中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
如有这么一道练习题:“一条公路长3000米,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这条公路,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错误的算式:①3000÷(1÷10+1÷15),②1÷(3000÷10+3000÷15),③3000÷(10+15)。这时,我让这三个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列式的理由之后,并没有及时地给予评价,而是对这三道题进行深入地分析,理清每道题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题①中工作总量是具体的量,而工作效率是分率,用具体的量除以分率,显然是错误的;题②中工作总量是单位“1”, 而工作效率是具体的量,用单位“1”除以具体的量,也是不对的,题①②中要用具体的量或分率除以相对应的量;题③中将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和,不符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学生在通过直观的讲解后,理清了这道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并进行对照比较理解,最终让学生感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形成正确的解答方法。
我告诉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学习就是不断出现错误、不断改进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对于学生已经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在教学中,我不断帮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
三、善待错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要善待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出现错误后,老师无需大惊小怪,无需生气急躁。教师要少责备多鼓励、少埋怨多帮助,正是因为学生在求知中会出现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我们知道,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学生出错不一定是件坏事,学生不断出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进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学生正是在出错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新课程说:经历学习的过程比获得学习的结果更重要。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或产生了问题,教师不能批评指责,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错误,甚至欣赏这些错误。
四、巧用错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总之,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每个教师都能够碰到,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错误一片自由的天空。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并正确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错误行为,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