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作者】 索 琼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教育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主要从小学生学习英语中出的“哑巴英语”现象出发,分析“哑巴英语”产生的原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改善这一现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哑巴英语,心理障碍,因材施教,专业素质
  口语是学生四个语言技能之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学会用英语去交流,变书面英语为口头英语。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英语交际却存在很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 “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譬如:
  (1)许多学生考试能拿高分,可在某个场景进行口语交流却很难;
  (2)有的学生害羞心理严重,不愿参加口语活动;
  (3)有的学生积极性虽高,但表达时错误百出。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如何让学生自主说一口流利的口语,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一、克服心理因素,让学生敢说、想说、乐说。
  1.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敢说
  心理学研究认为,有很多学生不愿说,不敢说,喜欢一味充当听众,或者想说却不敢主动举手去争取机会,像一只闷葫芦憋在那儿。长期以往,就变成一只真的“闷葫芦”了,这就是“默化”效应。为了让学生消除在心理上的障碍,教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自信心。
  我曾教过五年级的一班,班里有一个女生,平时不喜欢主动举手发言,甚至在集体朗读时,嘴巴都不喜欢张大。但她都会,考试成绩都是九十几分。通过和其家长交流,知道这位女生天生胆小内向,不善言辞。针对此现象,我在课后单独找她交流询问其为何不喜欢开口说英语,并告诉她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件很骄傲的事。同时帮她采取一些措施来练习胆量如要求她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声说“I am the best”。在教学中鼓励她多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声说英语,这样循序渐进,及时表扬,慢慢让其克服害怕心理,消除心理障碍。
  尤其可见在课堂教学中free talk,recite the text 等环节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表述,最终目的是练习他们的胆量,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在我们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然而,随着年龄的升高,他们反倒不愿发言了。这种情况,固然与学生年龄特征有关,同时也和他们害怕受挫的心理有关,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在教学中始终以“多鼓励,少批评”,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敢于表达,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尽量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表现欲”。
  2、讲究训练方法,让学生乐说
  我们应避免让全班统一,要注意个性差异。教师在设计英语口语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设上中下三个层次,如在5AUnit 2  A new  house 的口头作业设计上,我设计了三个层次作业,第一层次,读熟A部分,理解中文。第二层次,背诵A部分会译中文。第三层次,模仿A部分,描述自己的家居。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布置口语作业时,不能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做哪类口语作业,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让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而且不断提高其层次,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在学生中产生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创设情境,延伸课堂,创造说英语的机会
  语言如果离开了情境和实践,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花大量心思去设计这项技能训练,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形式有游戏,分角色表演,给动画配音……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水果时,我在一个大袋子中放入各种水果,然后让学生来摸一摸、闻一闻。或者用猜谜的方式。比如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等等,让他们猜一猜。老师作出示范,让学生之间用“What  is  it? ”“Is this  a/an……?”进行简单操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学得争先恐后,兴趣不减。
  口语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限于课堂,应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各项英语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吃的时候说英语,玩的时候说英语,使英语融入学生生活。具体方法有:
  1.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听英语二十分钟,家长签字反馈。
  2.教师每天教会学生一句日常用语,每周做个总结。
  3.让学生看一些合适的英语动画片如,《Snow White》(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集体观看),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教师在课外延伸口语训练这个环节中,要注意收集反馈、反馈信息对于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训练十分重要。反馈就是检查了解学生口语训练情况。例如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表演一个英语小故事,那么在这周就要花一节课去让学生展示他们精心准备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要有所改变,不能再单纯盯着笔试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来综合评价。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师要积极做口语示范的楷模。
  诚然,在我们教师这方面也有欠缺,特别是我们苏北落后地区,很多英语教师是非专业的,那么自身的口语肯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一现象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素质,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积极地参加专业培训,把提升自己放在首位。只有提升了自我,教师才有了“底气”,我们要努力去做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无论在工作期间,还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要以一口漂亮的英语口语和学生交流,只有你自己说一口流利的、地道的,让学生羡慕的英语,学生才会信服你,才会崇拜你,那么对于学生口语的训练已是事半功倍了。
  总之,我们小学生英语的口语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不仅需要教师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而且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使教学真正做到为用而教,为学而教,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我们教学者必须始终以“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保护学生说的欲望”为中心,转变他们“说”的被动模式,培养他们的语言创新意识,使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不再做“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