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拼音教学初探

【作者】 关 娜

【机构】 神木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中华文明五千年,汉字洒洒扬风采。汉字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使得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真正引领、通识汉字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修课,如何快速学习汉字乃至普通话是了解中华文明和交流的关键。因此,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但是拼音本身就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进行拼音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拼音,如何巩固和应用拼音,长久以来一直是每一个拼音启蒙老师头痛的难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接受拼音教学的主体是心理上正处于从幼儿期向儿童期的时期过渡六七岁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从接受对象上他们更善于记忆形象、生动、具体的材料;从接受心理上趋向于情趣和童真;从接受环境上更乐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枯燥为生动,变生动为具体,把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充满童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拼音,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喜于用拼音表达所见、所闻、所想,从而达到《课标》对拼音教学的要求。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发准字音,记住字形。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音和形的演示。如教 t时,教师可拿一把带钩的布伞进行直观演示,再把水一滴滴地滴到伞上,让学生仔细听水滴在布伞上的声音,然后在问答中揭示 t的读音及写法。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区分 b和 p,一个发音不送气,一个发音送气,教师可放一张薄纸在嘴边,发出两个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 带头饰表演,激发兴趣
  在学习声母 jqx与 ü 相拼,nl和 ü 相拼规则中,我设计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配上儿歌:三个好朋友 j q x,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了小 ü ,小 ü 小 ü 有礼貌,急忙脱下帽,问声好。通过学习儿歌,戴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做有礼貌的孩子,并掌握了 jqx与 ü 相拼,两点要去掉的规则。而在学习 nl和 ü 相拼,两点不去掉的规则时,我也配上了儿歌:小 ü 小 ü 真淘气,整天捣乱和调皮,气得爸妈 n和 l。小 ü 小 ü 知错了,泪珠汪汪有两颗。同时,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从中教育学生应该做个知错就改、听话的好孩子。
  三、肢体动作表演激发兴趣。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例如,在教“ o”这个单韵母的形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肢体动作来展示 o的样子?”于是,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的孩子把嘴巴张开,拢成一个圆形;有的孩子把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孩子把两只手臂团成一个圆形……各式各样的“ o”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可见他们小小的躯体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知识表现力,只要教师善于引领、挖掘,孩子的肢体运作智慧就会得到非常完美的体现。又例如,在区分“u-ü”这对形近韵母时,我建议孩子们用两个小拳头来代替 ü 头上的两点。当我读到“ u”时孩子们的手就不动;当我读到“ ü ”时,他们就把小拳头举在头顶上,这种练习形式儿童非常喜欢。
  四、做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化教学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以教学复韵母ai、ei、ui为例。我设计了“排队上车”、“呼叫名字”、“打电话”等一组游戏。教学时几个孩子上来做“排队上车”的游戏,他们从高到矮排着队,一个个挨着次序上车。孩子们欢快地做着游戏,从中学会了复韵母ai(挨)。吃晚饭了,小伙伴们还在楼下玩耍着。“妈妈”扯开嗓子大声呼喊:“宝宝,快回家吃饭了!”“ei,我来了!”一个个孩子随着“母亲”的呼叫声答应着。复韵母ei就在欢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打电话”的游戏更使学生们兴趣盎然。丁零零,电话铃响了。“ui,你是谁?”“我是爸爸,今天,我们单位加班,我要晚一点回家。” ui的声音不断地在教室里响起,同桌的两个孩子互相打着电话。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认识了ai、ei、ui三个复韵母。
  五、变魔术,激发兴趣。
  在教学声母“q”时,教师手拿一根小棒和一个半圆圈,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要用它们做什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并依次拼出“b”、“p”、“d”,学生一一读出了这些字母,最后教师拼出“q”,告诉学生这就是要学的声母,并辅以儿歌帮助比较这四个声母的音和形。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了“q”,并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区别了“b、p、d、q”这四个声母的不同之处,对于准确认读和书写这四个声母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六、创编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例如,在教学a o e i uü 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编儿歌体验发音方法。在教单韵母a时,我先编儿歌,嘴巴张大 aaa,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编儿歌。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音方法,编出了儿歌:嘴巴圆圆 ooo,嘴巴扁扁 eee,一件衣服 iii,嘴巴突出 uuu,鱼儿吐泡 üüü 。再如教学声母“bp”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b”像什么?经过观察,有的学生说“b”像数字6,教师顺势点拨说:“6伸直腰就是b了,我们可以编句儿歌来记,6字直腰bbb。”学生觉得很有趣,很快就记住了。在学习p、d、q、g时,学生就能迁移学法,自己创编儿歌:9字转脸p p p,6字转身d d d,9字弯腿ggg,9字直腿q q q。          
  七、注重奖励,激发兴趣。
  我将字母做成卡片,在卡片背后盖上小红花,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争取读这个字母的机会,同时要求要读准、读响,如果他的表现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后,这张带小红花的卡就作为奖励送给他。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纠正了字母读音(读的和听的),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去聆听和珍惜机会。此外,还有很多的奖励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
  总之,拼音教学路有多种,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一种适合于学生,能使学生在形象、趣味、童真、愉悦中活泼快乐的学习和运用,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的拼音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