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欣赏”和“赞扬”与英语教学同行
【作者】 裴小芳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也就是说,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会在一段时间里对一个人的内心产生持久的正面的影响,使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特别的甚至异于实际的好感,继而同样以感激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其他事物而引起一系列循环的、良性的反应。
我们熟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应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毛病或是缺点上而一味的挑剔或斥责。因为这样,除了让他们增强挫败感,降低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之外,别无他益。有教育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而,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多用赞美的言辞待孩子,你会惊奇的发现你面前的孩子原来是多么的可爱。
那么,欣赏和赞美究竟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处在十四五岁左右,看待事物的观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相对稚嫩,再加上先天存在的基础原因、可接受能力、对语言的敏感程度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而言,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正常的,或者说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每天上课前,我们如能怀着这样的心态走进英语课堂,相当于揣着一份理解上路,拎着一份轻松远航。
其次,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赞美之辞。语言的传授和学习很多时候本无所谓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所以,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切忌使用完全否定的言辞和表述。如发音不准时,老师可以说,“你答的还是不错,要是注意一下发音就会更好些!”;意见相左时,“你说的有道理,但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呢?”这样,做的不好的学生一点也不会感到羞辱,反而觉得是在鼓励;答错了的学生亦不会觉得尴尬,反而会更积极地进一步寻找最佳答案。因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用心审视,尽可能的发现学生的进步之点,也包括其不足之处。对于前者,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要吝啬其褒扬之词,要不失时机的予学生以肯定和认可;一定要让他们觉得,付出真有回报,继而进一步产生积极努力的冲动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对于后者,旗帜鲜明的批评其错误、斥责其不足,往往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如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由肯定其长处、赞扬其优点入手,再适当的指出不足,迂回前进,学生往往会觉得老师还是关心我的,有这种思想奠基,后面的批评即或是斥责,学生接受起来也会容易许多。
三.要有一颗博大的真正包容的心。对于江河的宽阔,我们常常更欣赏海的壮美,那是因为它容百川、纳四海、浩荡汇聚,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对待学生方面,如出一辙。本来英语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本来就存在着先天的语言障碍和心理恐惧,在鼓起勇气实现认知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必然的。虽然我们也常说,“大胆讲,不用怕”,而学生一旦出错,总能泰然处之、微笑应对、从不批评的老师又有几人呢?所以,真正的包容发自内心,真正的包容源于那份真正的欣赏。只有我们从心底认同他们是孩子,是初学者,就有可能是困难者,才会从根本上实现意识上的包容,用一颗始终宽容的心去面对的学生,实现评价语言上的转换,学生也才会真正的除去“怕出错”的阴影,走出英语学习的泥淖,逐步迈向成功。
四.鼓励学生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欣赏学生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要尝试欣赏自己的同学(包括老师);在家庭生活中,要尝试着欣赏自己的父母。欣赏的感觉是轻松的,也是幸福的。欣赏朋友,会留给自己一份阳光的心态;欣赏老师,会在亲师信道的同时,收获积极上进的动力和不尽的知识营养;欣赏父母,会在可能存在代沟的地方滋生感恩之心,进一步催发出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激情。往往我们在学会欣赏他人的同时,会在无形中受到有益的影响。因为欣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比的过程,通过对比,可以反照自身,提升自我。所以,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正确看待自己。
当然,在欣赏和赞扬的同时,也要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欣赏和赞扬要广泛多样。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表现,教师要慧眼识真金,多观察,善留意,捕捉他们闪光点。对学生的赞扬,不能只停留在少数的几个所谓的“优生”身上,要尽量关注需要关注的其他学生,关注他们的不同方面,尤其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或者说很小的进步,诸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等,学生会真切的体会到自己被关注着,打心眼里佩服老师独到的眼光而心生感激。
⑵赞扬要善意真诚。赞扬要实事求是,最好是就事论事,简单具体。但要注意使用语言,不要过于笼统、宽泛、概括,不能过于夸大,否则让人听起来很假而缺乏诚意,让人觉得赞扬者并非发自内心。只有恰如其分、发自内心的称赞才会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而收到应有的效果。
⑶赞扬要迅速适时。试想如果今天的表现明天评价,明天的表现以后赞扬,会有多少效果呢?适时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人有一种满足感,尤其是在做的不够好、准备放弃时,及时的赞扬无形中就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在心领神会之余会让人更加积极奋起,带着压力上路,弥补缺憾,争取完美。
(4)赞扬要恰到好处。换句话说,赞扬应有个限度。人人都渴望被“戴高帽儿”,但赞扬是需要“写意”的,适当的“描摹”,大可不必“浓墨重彩”,要慎用“真棒”、“好极了”、“你是最优秀的”、“你好的不得了”等言辞。即便再欣赏,也不必一竿子插到底,要为学生以后的进步留下进一步评价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鞭策先进、鼓励不足的作用。
(5)赞扬要避免其盲目性。也就是说,在肯定学生时,赞扬的场合要适当、赞扬的时机要成熟。为师者,也应明确的意识到:单纯的赞美也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一味的表扬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某些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明确的指出其错误和问题有时也是完全必要的。
所以,人人虽然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避开赞扬和欣赏的误区,不时的把我们的学生放进一个充满赞美的环境里,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慢慢的你会惊讶的发现:他们真的正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如有位教育家所言,“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中生活,他就会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被接受的环境中发展,他就会爱惜这个世界;一个孩子在被肯定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自信、坚定而又勇敢。”
欣赏学生吧,这样你的学生也会欣赏你!让我们从“俯瞰”和“鄙夷”中睁开欣赏的双眸,在相互欣赏中享受生活,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 晋:教学中的褒扬与斥责 教苑新声 2010年第15期.
我们熟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应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毛病或是缺点上而一味的挑剔或斥责。因为这样,除了让他们增强挫败感,降低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之外,别无他益。有教育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而,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多用赞美的言辞待孩子,你会惊奇的发现你面前的孩子原来是多么的可爱。
那么,欣赏和赞美究竟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处在十四五岁左右,看待事物的观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相对稚嫩,再加上先天存在的基础原因、可接受能力、对语言的敏感程度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而言,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正常的,或者说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每天上课前,我们如能怀着这样的心态走进英语课堂,相当于揣着一份理解上路,拎着一份轻松远航。
其次,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赞美之辞。语言的传授和学习很多时候本无所谓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所以,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切忌使用完全否定的言辞和表述。如发音不准时,老师可以说,“你答的还是不错,要是注意一下发音就会更好些!”;意见相左时,“你说的有道理,但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呢?”这样,做的不好的学生一点也不会感到羞辱,反而觉得是在鼓励;答错了的学生亦不会觉得尴尬,反而会更积极地进一步寻找最佳答案。因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用心审视,尽可能的发现学生的进步之点,也包括其不足之处。对于前者,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要吝啬其褒扬之词,要不失时机的予学生以肯定和认可;一定要让他们觉得,付出真有回报,继而进一步产生积极努力的冲动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对于后者,旗帜鲜明的批评其错误、斥责其不足,往往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如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由肯定其长处、赞扬其优点入手,再适当的指出不足,迂回前进,学生往往会觉得老师还是关心我的,有这种思想奠基,后面的批评即或是斥责,学生接受起来也会容易许多。
三.要有一颗博大的真正包容的心。对于江河的宽阔,我们常常更欣赏海的壮美,那是因为它容百川、纳四海、浩荡汇聚,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对待学生方面,如出一辙。本来英语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本来就存在着先天的语言障碍和心理恐惧,在鼓起勇气实现认知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必然的。虽然我们也常说,“大胆讲,不用怕”,而学生一旦出错,总能泰然处之、微笑应对、从不批评的老师又有几人呢?所以,真正的包容发自内心,真正的包容源于那份真正的欣赏。只有我们从心底认同他们是孩子,是初学者,就有可能是困难者,才会从根本上实现意识上的包容,用一颗始终宽容的心去面对的学生,实现评价语言上的转换,学生也才会真正的除去“怕出错”的阴影,走出英语学习的泥淖,逐步迈向成功。
四.鼓励学生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欣赏学生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要尝试欣赏自己的同学(包括老师);在家庭生活中,要尝试着欣赏自己的父母。欣赏的感觉是轻松的,也是幸福的。欣赏朋友,会留给自己一份阳光的心态;欣赏老师,会在亲师信道的同时,收获积极上进的动力和不尽的知识营养;欣赏父母,会在可能存在代沟的地方滋生感恩之心,进一步催发出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激情。往往我们在学会欣赏他人的同时,会在无形中受到有益的影响。因为欣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比的过程,通过对比,可以反照自身,提升自我。所以,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正确看待自己。
当然,在欣赏和赞扬的同时,也要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欣赏和赞扬要广泛多样。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表现,教师要慧眼识真金,多观察,善留意,捕捉他们闪光点。对学生的赞扬,不能只停留在少数的几个所谓的“优生”身上,要尽量关注需要关注的其他学生,关注他们的不同方面,尤其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或者说很小的进步,诸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等,学生会真切的体会到自己被关注着,打心眼里佩服老师独到的眼光而心生感激。
⑵赞扬要善意真诚。赞扬要实事求是,最好是就事论事,简单具体。但要注意使用语言,不要过于笼统、宽泛、概括,不能过于夸大,否则让人听起来很假而缺乏诚意,让人觉得赞扬者并非发自内心。只有恰如其分、发自内心的称赞才会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而收到应有的效果。
⑶赞扬要迅速适时。试想如果今天的表现明天评价,明天的表现以后赞扬,会有多少效果呢?适时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人有一种满足感,尤其是在做的不够好、准备放弃时,及时的赞扬无形中就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在心领神会之余会让人更加积极奋起,带着压力上路,弥补缺憾,争取完美。
(4)赞扬要恰到好处。换句话说,赞扬应有个限度。人人都渴望被“戴高帽儿”,但赞扬是需要“写意”的,适当的“描摹”,大可不必“浓墨重彩”,要慎用“真棒”、“好极了”、“你是最优秀的”、“你好的不得了”等言辞。即便再欣赏,也不必一竿子插到底,要为学生以后的进步留下进一步评价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鞭策先进、鼓励不足的作用。
(5)赞扬要避免其盲目性。也就是说,在肯定学生时,赞扬的场合要适当、赞扬的时机要成熟。为师者,也应明确的意识到:单纯的赞美也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一味的表扬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某些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明确的指出其错误和问题有时也是完全必要的。
所以,人人虽然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避开赞扬和欣赏的误区,不时的把我们的学生放进一个充满赞美的环境里,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慢慢的你会惊讶的发现:他们真的正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如有位教育家所言,“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中生活,他就会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被接受的环境中发展,他就会爱惜这个世界;一个孩子在被肯定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自信、坚定而又勇敢。”
欣赏学生吧,这样你的学生也会欣赏你!让我们从“俯瞰”和“鄙夷”中睁开欣赏的双眸,在相互欣赏中享受生活,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 晋:教学中的褒扬与斥责 教苑新声 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