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英语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
【作者】 欧阳霞虹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对于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完成英语学习目标。
关键词:英语;分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而英语学科正是一门交流性较强的语言学科,合作学习正是适应这种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的一种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相对容易的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英语成绩。下面笔者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方式必要性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特点适宜合作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相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已能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中学生已经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能够独立思考,有了质疑批判的精神,而不再简单服从于教师的权威。中学生更好表现,更容易受同伴影响。针对此种特点,原本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分享他人的经验,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更好的理解合作共赢的观念。可见合作学习是一种必要且有益的学习方式。
2、初中英语学科特点适宜合作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于交流的,有合作才有交流。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听懂交流的内容,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英语学习的关键就是要鼓励学生开口说,勇于沟通,积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识记英语;在识记合作中理解英语;只有在理解基础上合作运用英语,才能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要达成英语学习目标掌握技能,仅靠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作用是很有限的。即使布置课后抄写背诵等作业,效果也不理想。英语就是要活学活用,离开了合作运用的语言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可见合作学习是一种必须且合理的学习方式。
3、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改为自主的,合作交流的学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是每个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课上课下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颖的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分析
1、合理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基础。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合作学习就是明确了英语学习目标之后,根据学习内容分配的学习任务,分析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学习伙伴组成小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做如下组合:(1)课堂上多样性组合。即为保证组员的多样性就近组合或随机指定组合。就近组合即按前后桌或左右桌组成组合。根据教学任务不同,圈定不同人数,人数为2至4人,可完成对话练习,调查报告等活动;随机指定组合即随机指定任意几名同学为一组,完成任务。课堂上分组方法的特点是小组成员多样性,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课堂外同一性组合。即引导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愿结组,每组不超过5人,因是自由结组,所以同组之间人员差异性较小,有利于共同完成课下的学习任务。
2、设计与完成合作任务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分好组后就是学习任务的布置,根据组性质不同而布置不同任务。学习任务分为多样性组合任务和同一性组合任务两种。(1)多样性组合任务,即考虑到组内成员差异,任务一般为最基本要求最基础层次任务,以组内最低层次学生能在其他组员带动下顺利完成任务为宜。(2)同一性组合任务,考虑到每组内成员差异较小,组间差异较大,所以给不同的组合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以各组完成各自任务为宜。
完成合作任务,为合作学习之重要环节。每个组设置组长一名,负责学习任务的组织与实施。教师要培养组长与小组成员齐努力共进步的氛围,发挥组长的带动全组与他组比拼的竞争精神。
3、教师的督查与指导是合作学习效用的保证。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督查与指导。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后,积极的参与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效非常重要。当学生的交流讨论偏离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纠偏;当学生交流学习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教师给予支持帮助,使小组学习顺利进行;当个别组员不认真配合小组学习消极怠工时候,教师给予批评指正;当小组表现踊跃成效显著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要善于把个人或小组创造性的观点转变为全班学生智慧的共同成果……总之,教师的督查与指导是合作学习效用的保证。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效果
以笔者所教七年级班级为例,在实践合作学习前,本班学生学情为男生人数多于女生,而男生又普遍英语较差,对英语学习消极应对,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的讲授。女生基础稍微好一些,但是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方法不灵活,局限于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本人从课堂到课外学习,逐步引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方法。以本周所教第九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为例,教学目标为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经历,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样性就近分组,前后左右四人相互讨论刚过去的周末过的怎么样,做了什么事,教师组间穿插给予指导,引导说出正确句型。组内组长汇报本组人员都做了什么事,句型按要求写在黑板上,然后各组分别找出黑板上描述过去事件的句型特点。由于引入竞争机制,小组都积极发言,找出句型和现在时的异同,最后笔者顺势总结归纳,带领大家认识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识记效果良好。
课后则要求同一性分组,自由结组,安排任务为组内对话采访,运用简单的过去时跟同伴叙说昨天或上周自己做过的事情,教师抽查一名学生谈话,了解掌握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经过学生近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好转,以本班学生张帅为例,该生属于后进生,聪明好动,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一度排在班级末尾;自从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后,该生进步明显,课堂上总是积极发言,争先恐后完成小组任务,课下也乐于参与聊天讨论等英语活动。通过参与交流,该生英语进步明显,两次月考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总体优秀人数也实现了新的突破,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更加开朗积极,乐于表达了,对英语不再畏难,学生明白了通过合作互助,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从学习过程中来看,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初步建立了英语学习兴趣,人人有机会,人人能表现,人人有组织,人人有任务;从学习结果来看,优秀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中等生成绩稳中有升,后进生也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开始接纳英语,悦纳自我,缩小了与中等生的差距。
总之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还有利于使学生能够相对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个体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2]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
[3]李金红.分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课程与教学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关键词:英语;分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而英语学科正是一门交流性较强的语言学科,合作学习正是适应这种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的一种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相对容易的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英语成绩。下面笔者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方式必要性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特点适宜合作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相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已能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中学生已经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能够独立思考,有了质疑批判的精神,而不再简单服从于教师的权威。中学生更好表现,更容易受同伴影响。针对此种特点,原本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分享他人的经验,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更好的理解合作共赢的观念。可见合作学习是一种必要且有益的学习方式。
2、初中英语学科特点适宜合作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于交流的,有合作才有交流。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听懂交流的内容,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英语学习的关键就是要鼓励学生开口说,勇于沟通,积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识记英语;在识记合作中理解英语;只有在理解基础上合作运用英语,才能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要达成英语学习目标掌握技能,仅靠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作用是很有限的。即使布置课后抄写背诵等作业,效果也不理想。英语就是要活学活用,离开了合作运用的语言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可见合作学习是一种必须且合理的学习方式。
3、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改为自主的,合作交流的学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是每个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课上课下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颖的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分析
1、合理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基础。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合作学习就是明确了英语学习目标之后,根据学习内容分配的学习任务,分析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学习伙伴组成小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做如下组合:(1)课堂上多样性组合。即为保证组员的多样性就近组合或随机指定组合。就近组合即按前后桌或左右桌组成组合。根据教学任务不同,圈定不同人数,人数为2至4人,可完成对话练习,调查报告等活动;随机指定组合即随机指定任意几名同学为一组,完成任务。课堂上分组方法的特点是小组成员多样性,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课堂外同一性组合。即引导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愿结组,每组不超过5人,因是自由结组,所以同组之间人员差异性较小,有利于共同完成课下的学习任务。
2、设计与完成合作任务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分好组后就是学习任务的布置,根据组性质不同而布置不同任务。学习任务分为多样性组合任务和同一性组合任务两种。(1)多样性组合任务,即考虑到组内成员差异,任务一般为最基本要求最基础层次任务,以组内最低层次学生能在其他组员带动下顺利完成任务为宜。(2)同一性组合任务,考虑到每组内成员差异较小,组间差异较大,所以给不同的组合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以各组完成各自任务为宜。
完成合作任务,为合作学习之重要环节。每个组设置组长一名,负责学习任务的组织与实施。教师要培养组长与小组成员齐努力共进步的氛围,发挥组长的带动全组与他组比拼的竞争精神。
3、教师的督查与指导是合作学习效用的保证。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督查与指导。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后,积极的参与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效非常重要。当学生的交流讨论偏离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纠偏;当学生交流学习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教师给予支持帮助,使小组学习顺利进行;当个别组员不认真配合小组学习消极怠工时候,教师给予批评指正;当小组表现踊跃成效显著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要善于把个人或小组创造性的观点转变为全班学生智慧的共同成果……总之,教师的督查与指导是合作学习效用的保证。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效果
以笔者所教七年级班级为例,在实践合作学习前,本班学生学情为男生人数多于女生,而男生又普遍英语较差,对英语学习消极应对,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的讲授。女生基础稍微好一些,但是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方法不灵活,局限于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本人从课堂到课外学习,逐步引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方法。以本周所教第九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为例,教学目标为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经历,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样性就近分组,前后左右四人相互讨论刚过去的周末过的怎么样,做了什么事,教师组间穿插给予指导,引导说出正确句型。组内组长汇报本组人员都做了什么事,句型按要求写在黑板上,然后各组分别找出黑板上描述过去事件的句型特点。由于引入竞争机制,小组都积极发言,找出句型和现在时的异同,最后笔者顺势总结归纳,带领大家认识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识记效果良好。
课后则要求同一性分组,自由结组,安排任务为组内对话采访,运用简单的过去时跟同伴叙说昨天或上周自己做过的事情,教师抽查一名学生谈话,了解掌握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经过学生近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好转,以本班学生张帅为例,该生属于后进生,聪明好动,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一度排在班级末尾;自从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后,该生进步明显,课堂上总是积极发言,争先恐后完成小组任务,课下也乐于参与聊天讨论等英语活动。通过参与交流,该生英语进步明显,两次月考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总体优秀人数也实现了新的突破,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更加开朗积极,乐于表达了,对英语不再畏难,学生明白了通过合作互助,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从学习过程中来看,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初步建立了英语学习兴趣,人人有机会,人人能表现,人人有组织,人人有任务;从学习结果来看,优秀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中等生成绩稳中有升,后进生也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开始接纳英语,悦纳自我,缩小了与中等生的差距。
总之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还有利于使学生能够相对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个体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2]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
[3]李金红.分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课程与教学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