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 付彦娜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逐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商水平的差距并不大,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个体之间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无数事实证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未必是智商差的学生,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很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的“激趣”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发“知趣”:青年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如果能在完成主要任务的同时,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拓宽知识视野,则能激发兴趣,受到欢迎。
  2、调动“情趣”:心理学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景交融、情理兼备的好作品,要充分利用它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趣”。
  3、发掘“理趣”:一般来说,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已相当发达,他们非常乐意探讨事物的真相,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数理化知识那样枯燥抽象,有些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语文教学要适时引导学生寻求规律,探求真理,这不仅不会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还会大大激发其兴趣。
  4、运用“语趣”:教师语言的趣味性,能造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是不言而喻的,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更直接,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遇到教学中平实说明,抽象分析的内容,学生情趣不佳时,教师必须调节语言,使学生学习劲头保持最佳状态。
  在课外,经常性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则是激趣的最有效方法。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的顾问和参谋,组织文学社或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诸如赛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法赛、作文赛、办小报、搞采访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在学生面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一个集智慧、道德、审美、心理情感等为一身的优秀代表。苏霍姆林基说过:“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不断培养。”知识和智慧的学习动机首先来自教师的情感动力和教育力量。 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教师自然会赢得学生的钦佩,而这种钦佩感毫无疑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渊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每一位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精神饱满,做到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行如一,才能给学生以真实感,达到感人的效果。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讲解与形式多样的语言技能训练,会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从而能增大信息输入量。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一个人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人的忍耐性、坚持性、刚毅性、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一般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目的的自觉性就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行动,为提高学习效率而努力。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意志不稳定,培养意志很关键。“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语)。”学语文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苦学苦练。学生在看不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时,会泄气、消沉;在稍有进步时,又会沾沾自喜、浅尝辄止,丧失继续积极进取的劲头。这些都将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此时应及时引导学生,鼓舞其斗志,启发学生学习语文要有韧劲。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记忆力强,是汲取知识的大好时机。多记多背有助于发展读、写、讲的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但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要努力克服记忆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盲目的记忆势必要靠机械记忆,学生尝不到甜头,必定视之为负担,即使强记了,也会很快地遗忘掉。如果能自觉记忆,记忆的过程就是自觉领会原文的过程,记诵就会成为发展能力的一个环节。其二,记诵的内容要科学安排。要增强自觉性,必然要涉及记诵内容。许多名句、名诗、名篇经过几百年乃至一二千年的考验,保存至今,从内容到形式仍然活在我们的口头和笔下,理应多吸收一些,以便借鉴。但对教材的背诵篇目和数量要进行调整,不值得永久记忆的就只读不背。本着古诗文为主、现代名家名篇为辅的原则,根据年级特点,选定恰当的记忆篇目和数量,通过课内课外两条途径培养学生自觉记忆的良好习惯。
  五、改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具有指向(指明教学方向)、检测(衡量教学效果)、诊断(发现存在的问题)、活化(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等功能。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评价体系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沦为行政部门考核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课文被切割成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学生们用学习英语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民族性,侧重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素养的培养。教师以分数来评价学生,领导以分数来评价教师,因而,分数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大家只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语文学习过程。真正的评价应适应学科特点,有利于教学中师生更好的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方式的转向必然引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方向的转变,有利于广大师生真正认清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习语文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动机,重新燃起对语文的兴趣。
  总之,学生非智力的因素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解决许多通过学生智力因素所无法破解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