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未来智慧教育环境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作者】 吐尔逊艾力·巴孜力江
【机构】 新疆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教学科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把未来智慧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紧密结合,给出了未来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怎样促进人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的初步理论分析,为了尽可能达到上面提出的目标,目前智慧教育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合理结合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个性化教育来满足越来越重要的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全面和个性化发展两种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我们社会应该采用教育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教育环境下,利用教育技术优势把两者有机重组,有机结合,来尽可能满足未来智慧教育新生态发展的新需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智慧教育;创新性人才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是寄托人类美好梦想的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仅是教育界必须回答的课题,更是未来智慧教育领域必须研究和积极参与的重大课题,未来智慧教育所采用的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才,特别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信息技术时代的个体发展更离不开终身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使得学习成为人类活动的必然。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但根本上还是实践活动[1]。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2]。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及教育发展过程的反思,我国现代信息化教育目的地价值观必须更新和变革,这种更新和变革不仅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我国现代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为基础的未来智慧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它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价值功能。
2018年5月30日,习近平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说道“你们在信中说,村里的老人常给你们讲照金的革命历史,这片红色的土地让你们骄傲和自豪。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习近平同志再次深刻回答了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事关党的执政之基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首先应当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一代建设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奋斗终身。这就贯穿着我国教育的各个层次,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各学科体系、教育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体系等等一系列综合指标。
二、我国智慧教育现状
我国当代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理念最初可以追溯到钱学森先生在“大成智慧学”中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意思就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让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3]。我国在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领域已经开始引领全球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说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以及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与各类教育结合的领域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竞争、合作和一起发展探索的优势,当然也有一些盲目的、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智能化而教育智能化的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随着我国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路程的稳固发展,会一步一步通过探索、研究、实践,遇到问题后根据相应的问题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而会进入成熟的轨道。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以往教育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即出现了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网络远程教育等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及挑战,同时也出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记录(比如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记录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况全过程数据,再利用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分析来判断学生学习状态,根据分析后的数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等制约师生双方主体性发挥的监督现象[4],当然,新技术的确为教育带来了诸多方便和改革的同时,事实证明这些便利和改革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处理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数据所带来的技术应用的泛滥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怎样才能合理发挥现代数字化教育所带来的优势和可能的影响,成为目前智慧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未来智慧教育会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5]。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智慧教育更是这样, 将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未来智慧教育来完成。
分析总结相关发展智慧教育所必须创设的智慧校园环境研究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大部分作者认为智慧校园应该具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开放的学习环境、师生个性化的交互服务、基础大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个性化的应用服务等特点。建设智慧校园应当广泛应用物联网以基础的学习环境感知和学习情境识别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互通技术、大数据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学习路径分析技术、开放的数字学习资源建设技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数字学习资源智能推送技术等新技术,探索和统一构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总体架构模型,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积极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为的是适应我国乃至世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脚步,为人类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献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和成绩[6]7][8][9][10]。那怎么样在未来智慧教育环境中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呢?回到这个我们首先应该回答什么是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
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才,其中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创新性人才培养理论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人类思维至少应当具有这样两种基本的反应形式。一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二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时间顺序特性”,即事物处于运动状态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作出概括与间接反应的时间思维形式。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关注人的命运,追求终极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1]。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在未来智慧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行动指南,辩证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深刻反思偏离人性关照的危害,努力探讨饱含人学思想的智慧教育实践的方法和规律,使未来智慧教育事业发展得更科学、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
四、结语
毫无疑问,学生既全面发展又个性化发展是未来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需求对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教育信息化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智慧教育环境不均衡发展导致还不能全面开展个性化教育。并且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教育所应当传承的人类文明的公共文化已经是社会公认,是每个公民都应所掌握的,而这部分内容恰适合采用标准化的、工业化的教育方式。因此,目前智慧教育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合理结合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个性化教育来满足越来越重要的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因为为了解决以上两只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我们社会应该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教育环境下,利用技术优势把两者有机重组,有机结合,来尽可能满足未来智慧教育新生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康丛. 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析 [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2] 陈维维.技术生存视域中的学习力 [D].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钱学森. 略论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4):30-35.
[4]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论 [D].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8-139.
[5] 王坤庆. 教育哲学简明教程 [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 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7] 纪佩宇,聂明辉.江苏警官学院:打造智能化智慧校园 [J].中国教育网络,2014(2).
[8] 王燕.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9] 陈琳. 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 [J]. 远程教育杂志,2016(4):17-18.
[10] 于长虹.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 教学与管理,2015 (2):48:49.
[11] 郝兆杰,汪基德,偏离与回归: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12] 孟宪平. 大数据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现实路径分析[J]. “时代变迁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
[13] 岳鹏.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 [D].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吐尔逊艾力·巴孜力江,男,出生于1977年1月,现工作在新疆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讲师职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智慧教育;创新性人才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是寄托人类美好梦想的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仅是教育界必须回答的课题,更是未来智慧教育领域必须研究和积极参与的重大课题,未来智慧教育所采用的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才,特别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信息技术时代的个体发展更离不开终身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使得学习成为人类活动的必然。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但根本上还是实践活动[1]。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2]。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及教育发展过程的反思,我国现代信息化教育目的地价值观必须更新和变革,这种更新和变革不仅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我国现代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为基础的未来智慧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它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价值功能。
2018年5月30日,习近平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说道“你们在信中说,村里的老人常给你们讲照金的革命历史,这片红色的土地让你们骄傲和自豪。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习近平同志再次深刻回答了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事关党的执政之基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首先应当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一代建设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奋斗终身。这就贯穿着我国教育的各个层次,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各学科体系、教育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体系等等一系列综合指标。
二、我国智慧教育现状
我国当代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理念最初可以追溯到钱学森先生在“大成智慧学”中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意思就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让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3]。我国在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领域已经开始引领全球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说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以及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与各类教育结合的领域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竞争、合作和一起发展探索的优势,当然也有一些盲目的、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智能化而教育智能化的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随着我国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路程的稳固发展,会一步一步通过探索、研究、实践,遇到问题后根据相应的问题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而会进入成熟的轨道。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以往教育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即出现了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网络远程教育等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及挑战,同时也出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记录(比如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记录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况全过程数据,再利用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分析来判断学生学习状态,根据分析后的数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等制约师生双方主体性发挥的监督现象[4],当然,新技术的确为教育带来了诸多方便和改革的同时,事实证明这些便利和改革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处理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数据所带来的技术应用的泛滥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怎样才能合理发挥现代数字化教育所带来的优势和可能的影响,成为目前智慧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未来智慧教育会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5]。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智慧教育更是这样, 将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未来智慧教育来完成。
分析总结相关发展智慧教育所必须创设的智慧校园环境研究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大部分作者认为智慧校园应该具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开放的学习环境、师生个性化的交互服务、基础大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个性化的应用服务等特点。建设智慧校园应当广泛应用物联网以基础的学习环境感知和学习情境识别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互通技术、大数据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学习路径分析技术、开放的数字学习资源建设技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数字学习资源智能推送技术等新技术,探索和统一构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总体架构模型,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积极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为的是适应我国乃至世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脚步,为人类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献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和成绩[6]7][8][9][10]。那怎么样在未来智慧教育环境中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呢?回到这个我们首先应该回答什么是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
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才,其中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创新性人才培养理论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人类思维至少应当具有这样两种基本的反应形式。一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二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时间顺序特性”,即事物处于运动状态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作出概括与间接反应的时间思维形式。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关注人的命运,追求终极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1]。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在未来智慧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行动指南,辩证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深刻反思偏离人性关照的危害,努力探讨饱含人学思想的智慧教育实践的方法和规律,使未来智慧教育事业发展得更科学、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
四、结语
毫无疑问,学生既全面发展又个性化发展是未来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需求对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教育信息化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智慧教育环境不均衡发展导致还不能全面开展个性化教育。并且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教育所应当传承的人类文明的公共文化已经是社会公认,是每个公民都应所掌握的,而这部分内容恰适合采用标准化的、工业化的教育方式。因此,目前智慧教育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合理结合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个性化教育来满足越来越重要的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因为为了解决以上两只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我们社会应该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教育环境下,利用技术优势把两者有机重组,有机结合,来尽可能满足未来智慧教育新生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康丛. 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析 [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2] 陈维维.技术生存视域中的学习力 [D].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钱学森. 略论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4):30-35.
[4]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论 [D].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8-139.
[5] 王坤庆. 教育哲学简明教程 [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 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7] 纪佩宇,聂明辉.江苏警官学院:打造智能化智慧校园 [J].中国教育网络,2014(2).
[8] 王燕.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9] 陈琳. 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 [J]. 远程教育杂志,2016(4):17-18.
[10] 于长虹.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 教学与管理,2015 (2):48:49.
[11] 郝兆杰,汪基德,偏离与回归: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12] 孟宪平. 大数据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现实路径分析[J]. “时代变迁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
[13] 岳鹏.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 [D].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吐尔逊艾力·巴孜力江,男,出生于1977年1月,现工作在新疆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讲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