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情感教育在中职政治课的运用

【作者】 代西求珍

【机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佛教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渗透情感教育,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职业道德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们新时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道德教学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受到重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职业道德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毕业后大多会直接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无论是任何人,在对待职业上,都应该有一颗敬业之心,严守职业道德,这些虽然不是专业技能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职业道德是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的东西。情感教育是开展职业道德教学的绝佳途径。
  可见,中职政治教学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全面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激发学习动机,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法指导,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一、职校政治课开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情感。实践证明:一切成功的教学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只有通过生功的、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才谈得上转变学生的信念。检讨我们目前的教育发现,我们偏重知识的教育,而不是关于人的教育,忽视情感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致造成学生人格缺陷、适应能力差、自卑、缺少创造性。
  对于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家庭只在乎孩子成绩是否提高了,并为此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孩子丰富的情感需求。而基于现有教育体制,绝大多数中职生是被应试教育无情“淘汰”的所谓“差生”。学业上的差距,让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又决定了他们逆反与不服输的性格,两者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情感的培养人们从表面上看到的种种表现,如厌学、追求享乐、责任心差、冷漠、情绪不稳定等,事实都与情感培养滞后密切相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生最需要情感教育。认真研究如何在中职生政治课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职业劳动者、能否实现宏伟目标的重大事情。
  二、政治课教师对中职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策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情感的性质。中职生的情感需求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客观性,不仅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学会容忍其需求中的不合理性,学会引导和转化。“抓把柄”式的教育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增加双方隔阂和沟通障碍,根本无法达成情感的交融。教育人本论认为,任何人都有生存价值,尽管价值有别,但从拥有这一点来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育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实现它。人,因价值而平等,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即表现为师生平等。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需要,而需要决定着情感的性质。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对情感的需求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客观性。学生还处在心理和身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必定会在情感需求上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教师此时要做的是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但是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转化。如果教师运用“抓把柄”式的教育方法来开展情感教育,那么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有时甚至是迫使学生阳奉阴违,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情感教育的失败,而且这样的“抓把柄”式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师生双方的隔阂和沟通障碍,根本无法达成情感的交融。教育人本论是教育的根本,人本论认为,任何人都有生存价值,虽然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拥有这一点来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学生学习到多少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实现它。人人生而平等,在教育中应该时刻得到体现,在教育领域即表现为师生平等。
  3.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愈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条是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显得清楚。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度----人的自尊心。”对于我们的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自尊心特别敏感和强烈的时期,他们特别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心态,注意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情感的同时,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回报,能够获得情感上的肯定和赞许。对于当代中职生而言,一旦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或者是自负心理。所以,教师在开展职业道德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自由和平等。
  4、以教师之“爱”激发学生之“情。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同情人、关爱人是教育的血和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才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时刻都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而独立存在。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应该带给学生的。要让我们的中职生有“亲师感”,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诚、适度的爱,这样的才会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整个教学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进行。对于教师而言,他们除了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爱之外,还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爱,教师对于学科的热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能产生对教师的课热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的有情感上的互动,建立起师生间的深厚情谊,这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基础。对于当代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洋溢,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实现价值和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极为重视和敏感。尤其是对于教师的评价,更是达到了一个重视的顶端。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该心平气和的给学生讲道理,不能当众大声训斥。这样学生会从教师身上获得情感的理解和需要,教师在学生平时的娱乐中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教师的敬爱。
  总之,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因为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往往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对于我们的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格和情感完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情感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教师中通过情感教育教会学生为人处事,正确的处理情感,将会是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宋哗.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德]小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续篇)[M].刘恒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