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注学生个性 搞活英语教学

【作者】 陈言平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店头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对其弟子进行个性分析:“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孙师偏激,仲由鲁莽,故而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人聪明果敢,有人优柔寡断;友人和蔼可亲,友人骄横无礼;有人喜怒毕形于外,有人哀乐不露声色;有人大公无私,有人自私自利……凡此种种,均能说明一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因如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英语同样也需个性教育,就此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明确何为“个性教育”。我们认为:个性教育就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而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个性的不同(即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我们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和表情、听课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劳动和活动课的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
  针对教学实践,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并与肯定情绪想联系。但兴趣的指向性、稳定性、效能性导致了人们之间兴趣的差异,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就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引导,帮助其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这类学生我采取的方法是:通过与之谈心,加大情感投入,树立起作为英语教师的美好形象,使之先对自己有好感,愿亲近,继而爱屋及乌地喜欢英语。
  2、有些学生有兴趣,但不持久,不集中,不深入。所谓不持久指的是不能较长时间的坚持从事一项活动,易被其它更有趣的活动引诱。所谓不集中指的是兴趣比较广泛,却难以集中,什么都想学,但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所谓不深入是指只把兴趣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满足于读事物表面现象的知觉。比如:在一次英语阅读课上,有个叫张超的同学,老是跟别人换书读。我问他换书的理由,他理直气壮的说:“我觉着我看的书都不好,而别人的书都比我的好得多!”。为引导他我边拿起他手里的书,选了一篇读给他听。读到一些生动有趣的地方,我就停下来,给他将如何生动,如何有趣,如何去体会,使这位同学逐渐能集中精力深入学习了。
  3、有些同学由于某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英语偏科现象,这在成绩较好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对于此类现象,先要摸清情况,找出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确理解全面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各学科知识对于升学有着极重大的关系,力求纠正偏科现象。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以吴勇最为典型,他的总成绩每次都是前三名,而英语每次都不及格。于是我就找原因,通过了解才发现,该生因年龄小(今年仅12岁),贪玩,怕累,怕写单词,怕写作文,所以导致英语阅读、作文都不是很好,书法写得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后多次找其谈心,晓之以利害,并安排几个同学和他一起练字,方格纸每天练一页,渐渐养成了练书法的习惯,他的手写体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英语总体成绩已有明显提高,当然在写英语作文时要本着鼓励性原则,对其字数的要求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难易程度要适中,以免挫伤积极性。
  二、性格
  每个人面对客观现实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每个人性格的表现不外乎有两种:内向性和外向性。
  1、内向性。由于生活单调,每日奔波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间,又不爱交流,平日里只知埋头闷坐,对他人和事都不关心,所以兴趣得不到发展,从而导致了性格的内向。这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以后踏入社会都是不利的,必须予以纠正。对此性格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多与学生谈心。(2)促进与学生间的交流。(3)督促其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4)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新,小学升初中时总成绩全校第一名,该生即为内向型性格,平时很少于人交谈,课堂上也很少回答问题,更不问老师问题,在英语课上表现尤为突出。成绩慢慢下滑,很不理想。于是我照上述四步在课堂、课间对其进行“改造”教育,试行一个阶段后,成绩名次均有很大进步,总名次在全校第二,特别在英语课上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积极会话的是他,讨论热烈的是他,举手频繁的是他,问老师问题的还是他,写作较好的仍旧是他。这无疑说明了我这“四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2、外向性。这类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善于言辞,更善交际,做事当机立断,坦诚豁达,明快洒脱,且不拘小节。对于这类学生只要给以正确引导,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对这类性格的学生,我引导他们从三个方面加强训练:
  (1)多读书,锻炼语感。
  (2)多议论,锻炼思维。
  (3)多合作,培养能力。
  3、此外在实施个性教育时,还应该注意性格发展的男女不平衡性,也不能忽视能力、气质不同时均可导致个性差异的产生。
  良好的个性,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面临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要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桥梁,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同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为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就必须善于引导。“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它的信任”(布贝尔语)。善于抓住学生细小的心理变化,沟通心灵,靠近他们,进行切实细致的教育,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师们,实施个性教育应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在你难以抉择之际,别忘了泰戈尔曾说过的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