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作者】 索朗卓嘎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高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地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既能实现教学目标与任务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新课标中首次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考中也出现了实验类试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就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地理教学的实践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高中  地理    实验教学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师生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制成模型,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成因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地理实验,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现有资源,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中没有地理实验的要求,学校也没有地理实验的场所和设备。自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来,将地理学科划归为“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就为地理学科实施科学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也出现了考查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题目;如:要求“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2005年广东高考地理);本文结合自己在地理教学的实践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功能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高中地理实验是以学生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与能力为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多种教学功能。具体体现在:
  1、在地理实验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出发,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强调动作的重要性,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
  2、在地理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地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并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在地理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地理实验虽然不能全部再现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但作为科学实验,必须尽量接近实际,这就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如使用的材料、气温状况、水分情况、实验时间等,从而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有些实验需要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得到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高中地理实验课的特点:
  地理实验教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不同,具有自身特点:
  1、地理实验教学以模以试验为主。模以实验又叫演示实验或表演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想象力,亲自进行的模以演示或表演,用以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2、地理实验教学以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主。这些宏观自然现象过程,多属于天文、气象和地质等自然地理方面的抽象内容,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等。
  三、高中地理实验课的类型
         1、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并演示实验,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利用三球仪演示地月系绕着太阳公转而产生的现象,辅助地球公转以及地月日三者的运动关系等知识教学,而且可以延伸出日食、月食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主动去探究。 
  2、学生动手自主操作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实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 
  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是运用电化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进行编辑、存储、播放综合处理, 将众多学习资料再现于课堂上,使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4、课外实践性实验
  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 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 利用课外时间, 通过学生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 引起要观察认识的现象或使其变化, 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该类实验通过学生的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来完成实验, 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的训练。如高一地理第一单元1.2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月相变化, 记录并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2.3活动“做一两个小实验, 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许多地理原理和规律并不能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出来,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通过实验手段模拟地理演化过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易理解的内容应减少实验,以避免为追求实验形式,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并且设计的实验不能干扰正确的概念形成,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而造成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