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 语篇教学感悟

【作者】 吕元美

【机构】 汶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步入高年级,《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对语篇教学难以把握。本文结合《牛津小学英语》课例,针对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做一个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篇  教学  有效性
  2011版新《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篇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表达交流的内容。语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和学习,能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目前我们的语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人认为小学英语不必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教法,特别是语篇教学,认为那是初中老师的事。也不去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等问题,认为只要教完单词,对课文或语段适当加以翻译再进行朗读或表演即可。还有老师把语篇教学只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篇所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对语法等一些语言点则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死抠讲解,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条、规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而且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有效地实施语篇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做了一番探讨。 
  一、课前预习,接触了解语篇材料
  语篇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因此,为了减轻课堂上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之处;对于一些含有丰富背景知识的语篇,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语篇背景知识。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Seasons Part A是关于“季节”的语篇,在教学这一语篇之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城市“纽约”的四季天气资料并要求听录音预习语篇,这样学生上课时主动地融入了课堂。
  二、课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语篇材料
        (一)精彩导入,引入语篇材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应用各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操作最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段对话,开始上课,师生之间进行设计好的对话,以此进入新课。在教学6B第五单元Seasons一课语篇时,通过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angzhou in December/ March / June / September?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Yangzhou ?这两个话题揭开了本课的课题“Seasons”。因为是学生熟悉话题,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又为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2. 情境导入法,是分散难点的一种有效导入法。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诚然,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一个恰当且有效的情境创设。我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Seasons的A部分时,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引出描述天气的形容词,抓住多媒体的优势,对语篇中的难点提前渗透,将知识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悬念导入法,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新颖的导入法。教师用设置的悬念拉开一节课的序幕,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看卡通,问题引领,理解语篇材料。   
        1.听力与提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呈现A部分的视听材料,同时,出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做到边看边听边思考,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上,而不使思维停顿在某一个音或词上,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搜索,猜测意义,预设内容的发展。如在6B  Unit 6 Seasons A部分语篇的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看卡通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Who is this girl ? ( Su Yang)
  What’s her father going to do ?
  What does Su Yang want to know ?
  What’s she doing now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
  What about autumn there ?
  Does it often rain there in spring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inter?
  Which is the best season in New York?
  通过让学生看动画,了解故事的大意,确保学生对文章语音、语调、节奏的逼真模仿以及语句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听力与提问相结合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听力习惯及良好的英语语感,而且促使学生整体把握了语篇的含义。  
  2.读与提问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
  新课标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牛津教材A部分的对话(语篇),是提供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语言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做到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从而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如在教6B Unit 5 The Seasons的A部分语篇教学中,我抛出问题:If you were Su Ya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ask Ben?让学生自编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找出答案,从而初步了解语篇内涵。紧接着,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根据语篇提出问题,进行小组问答,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第三遍读文章,在深入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由教师选择学生回答或教师本人回答。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提问相结合的活动,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更多的学生从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进一步促使学生把语篇内容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指导阅读,适当练习,精读语篇材料。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既是新课标二级、三级目标中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素养,又是学生后续学习之所需。教材中的语篇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材料,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和阅读任务,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抓住有用信息。如6B Unit 5 Seasons学生阅读时呈现如下判断题:
  (  ) Spring is the best season in New York.
  (  ) Ben likes winter best, because  he can make snowmen with his friends.
  (  ) People like to go to farms in summer.
  (  ) Su Yang’s Dad needs a shirt for winter in New York.
  (  )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is as hot as in Nanjing in summer. 
  (  )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is as cold as in Nanjing in winter. 
  当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也就读懂了文章。但语篇阅读不能停留于此,还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开展朗读比赛,分角色表演等,使每个学生会读,爱读,并能读出语感。在朗读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复述纽约的四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任务,有效延伸语篇教学。  
  小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语篇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相应的拓展任务,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或是生活化的拓展语篇让学生阅读。如:学完6B Unit 5 Seasons 语篇后,我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城市天气的语篇或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这样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通过阅读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作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语篇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吸取语言结构和背景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运用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 郭慧“小学英语课堂活用语篇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2013.2
  3.鲁子问“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