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任 甜

【机构】 宜宾县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情感教育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利用和发挥历史学科人文优势服务于学校教学总目标的具体形式。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一方面强调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的知情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强调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形成,完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的教育。一方面,强调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倡导知情交融,以情优教,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强调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特征的形成,完善教学目标。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已经广泛的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认识到调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影响,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次上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身心得以均衡发展。所以可以这么说,情感教育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2.历史课融入情感教育的优势
  2.1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优势
  爱国主义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干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小学各门课程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但相比之下,历史课在这方面担负的责任更大,因为无论从教育内容的丰富,还是从对学生的感染力的强烈来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都优于其他各科。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方面,历史教师应该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实践历史教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
  2.2历史学科具有的情感优势
  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力量,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使他们学会为人处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与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其它科目相比,历史学科更具有实施情感教育的优势。
  3.高中学生的情感特点及其利用培养
  高中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离开学生的特点谈优化历史教学基本上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又忽视了高中生的情感特征。如果不能利用情感因素尤其是高中生的情感特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就不能有的放矢,以情优教的功效难以发挥。从整体上看,高中生社会道德感进一步加深,审美趣味进一步提高,理智感也进一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丰富性等都增加,自我控制力也有所提高。具体看来,高中生的情感也有典型的年龄特征。
  3.1职业情感开始出现,职业偏好开始形成。
  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初中时的同学有的进入社会成为工人、农民或军人,有的选择了职业学校,尽管他们暂时处在职场之外,但仍面临着择业和升学的压力,年级愈高压力愈大。所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人生定位,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职业观念。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设置好教学情境,表现出真挚生动的情感,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使学生产生情绪感染。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进入历史人物的角色,真正感悟历史人物的心灵。反过来,历史人物的情感又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在历史人物的心灵碰撞中,在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中,认识到他们职业选择的时代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选择和社会需要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3.2朦胧的爱情观出现,形成了最初的情感体验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逐渐对特定的个体产生认同,并在交往中获得满足。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利用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一情感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异性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诸如讨论学习、合作性学习,让处于爱情朦胧之中的男女学生彼此切磋、争论答辩、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正所谓“男女搭配,学习不累”。既可以发挥情感动力功能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更有利于他们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对“爱”的理性认识。
  在强调历史的教化功能时,历史学科不应该把高中生当作“德性的教化”强行灌输,因为缺乏情感,照本宣科的说教,容易使人引起心理上的逆反和抵触。引导他们寻求符合社会利益的正确答案,并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
  结语: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这也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需要老师的教育指导。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说,而作为历史学抖的教师,就更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中学历史教学论.学林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卢家相.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
  [3]田文红.论中学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第2期
  [4]于灵芝.浅谈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