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作者】 唐纯义

【机构】 贵州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讲究文学性与语言美,如何在一堂课的教学开始之初,运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率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优秀的课堂教学都非常讲究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事半功倍
  课堂导入即教师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或创设一定教学情景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菜”,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大减。在讲究文学性与语言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应该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文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进行。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形成动力,上课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荷叶、荷花、月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之美,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以致用,学习效果会更明显。又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业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2.诗词格言导入法
  引用中外名言名句,可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他们愿学、乐学。
  比如,在上郑愁予的《雨说》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感受那美妙的意境,因为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于是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眼中诗意的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了诗人杜甫对“及时雨”的喜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是春雨的湿润柔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出了悠闲自在的垂钓情怀.……听,用心地听,这位春天的使者,又悄悄地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在沉醉于甜梦之中的无数儿童的耳边,轻吟低唱一首温柔亲密的歌谣,这首歌谣的名字叫做“雨说”。在课堂之初用诗词名句导入,既能使学生增广见识,加强文学积累;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导入法。
  3.故事导入法
  中学学生都是故事迷,特别是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他们的欢迎。那可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如,在学习诸葛亮《出师表》这一课之前,我尝试用一个故事导入。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攻找金兵的名将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烛细观石刻的<出师表》,一时间情怀与古贤诸葛亮相牵,他感慨万千,泪下如雨,夜不成眠,挥涕走笔,留下这这篇亲手抄写的《出师表》。究竟为何一篇公文能够如此打动岳飞这个的爱国将领?究竟为何前贤诸葛亮的文字和精神能够跨越历史激荡人心?让我们郑重地翻开《出师表》,聆听经典,诵读经典。这样
  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的心思集中起来,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4.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讲《背影》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有这样几句歌词:‘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嘱咐,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饱含蜜意的话语布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描绘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教《愚公移山》时,我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放录音----成方圆唱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用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其实,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不止这四种,课堂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语文课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立足文本可设置悬念导入,也可描述人物形象导入,也可由风光景色导入,也可由引发矛盾导入,也可由诱发想象导入,还可由设计练习导入……不管运用什么方法,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只要认真观察、不断探索的教师会发现: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导入法,会使新课传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传授每一堂新课之前都要认真准备好自己的“出场费”——导入。
  参考文献:
  1、任志鸿《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年5月
  2、李震徐卫《教与学-整体设计》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