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消除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里隔阂
【作者】 张 燕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八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当今社会,虽说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较高,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是人,也有许多缺点与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在学校,不免发生一些事情,家长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里隔阂也是普遍存在着的。因此,消除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自信地面对学生和家长
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到达人生的颠峰。
校公开栏上,在几十张教师照片中,两三张照片下的介绍只有一两行,我便是其中一张:“黄志娟,小教一级,学历中专”。而跟我同龄的,又是同年级平行班的班主任:“某某,小教一级,本科在读,曾获论文二等奖,获心理健康优质课,区作文比赛二等奖等等。”家长趁来接学生时间还不时地在那儿看,作为那位同事学生的家长,觉得是多么幸运,可以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某某老师。而我们学生的家长觉得是多么倒霉,真有点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是由这样没水平的班主任教育的,家长和学生都觉得脸上无光。我心里当然也不免有些自卑。
学校也是一种激励教师发展提高的一种手段。我只能告诉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把自考大专完成,认真地教学,反思,实践,自信地面对学生,自信地面对家长。否则,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叫别人如何相信呢”
成功源于自信。
二、让微笑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拿出一点微笑,让孩子飞得更高,让家长与教师没有距离,让家长与教师像朋友一般无拘无束。
由于家长的性格不尽相同,家长们与教师沟通问题的语气、方式不一,有的轻言细语,和蔼可亲;有的高声大嗓,吵架一般。碰到高声大嗓的家长,教师要学会宽容,不能失去自我,融入争吵之中,而是要学会耐心倾听,细心解答家长的疑惑,用更多地笑容软化家长。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架子.这是我闻而所思.有位家长说:”某某老师好,某某老师不好:我们走进去接孩子,某某老师理也不理,板着个脸,一丝笑容都没有.”看来,微笑是多么重要!
没有微笑只会让家长与教师好象隔着一座冰山,不能靠近,更不用说沟通了。而微笑会让家长与教师像朋友一般无拘无束;像亲人一般没有距离。
三、坦然廉洁地面对家长,坦然从容应对社会
1 廉洁从教,不贪图便宜
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不能不承认,有些家长有着错误的观点与做法。向教师送礼,希望教师对自己孩子多教育。作为教师的我如能拒绝不收礼最好,再没办法,就用价格相当的书籍等还礼给学生。这样,不仅在双方见面时不觉得尴尬,更让家长对教师有一定好感。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身钦。
2 坦然承认自己的有限能力
坦然去面对一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相信。“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外云卷云舒。”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份坦然,去拥抱我们的多彩人生。
在与一位家长沟通中,谈到她对儿子的字不满意。孩子的邻居在我们平行班中读书,比自己儿子的字好多了。我思索着说,孩子写的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也是正确的。或许是我的原因,我写的字也不太好,方法技巧也不够,对不起,想方法让孩子练练帖子。这时,家长突然笑容满面,我们的心里隔阂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被融化了。
在学生或家长前面,不要怕承认自己的有限能力。人无完人,其实家长和学生都理解这一点,并且还会宽容你的不足。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学会了坦然。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四、用换位思考去理解家长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少了许多理解,将他人与自己对事物的见解不同误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小肚鸡肠地斤斤计较,没完没了地打"肚皮官司",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产生与他人的隔阂,渐渐由小至大,最终成为矛盾双方,水火不相容。
古人云"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分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些都是很富哲理的
开学初,一年级学生章某某的妈妈对学校让家长在校门口等,以免大量人流造成学校秩序混乱,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安全事故等甚不理解。在校门口骂学校,骂老师,引起一些家长都来说骂。
而作为学校和教师,采用互换角色法对家长表示理解,向他们讲解其做法的原因,并表示准时放学,以便家长及时接走孩子。
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让我们经常借助这缕"阳光",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必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更充实,更自在和更快乐。
五、对家长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聆听
如上面一个事例中,我找机会和那位母亲微笑地谈了几次。首先对她的不满表示理解;接着耐心向她讲解:我们学校有一千多名学生,进行“年级时间交错制”放学。如果家长都进来,一会造成全校秩序混乱;二会影响高年级上课;三是现在贩卖儿童现象常有新闻报道。学校,教师都是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如果家长想向老师询问孩子情况,学校和老师当然欢迎。希望得到您对学校和教师做法的谅解。
过了几个星期,这位母亲对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和气,根本不存在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的隔阂。
我想:其实家长大多数都是善良的,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教师能耐心地和家长解释清楚。
一、自信地面对学生和家长
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到达人生的颠峰。
校公开栏上,在几十张教师照片中,两三张照片下的介绍只有一两行,我便是其中一张:“黄志娟,小教一级,学历中专”。而跟我同龄的,又是同年级平行班的班主任:“某某,小教一级,本科在读,曾获论文二等奖,获心理健康优质课,区作文比赛二等奖等等。”家长趁来接学生时间还不时地在那儿看,作为那位同事学生的家长,觉得是多么幸运,可以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某某老师。而我们学生的家长觉得是多么倒霉,真有点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是由这样没水平的班主任教育的,家长和学生都觉得脸上无光。我心里当然也不免有些自卑。
学校也是一种激励教师发展提高的一种手段。我只能告诉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把自考大专完成,认真地教学,反思,实践,自信地面对学生,自信地面对家长。否则,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叫别人如何相信呢”
成功源于自信。
二、让微笑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拿出一点微笑,让孩子飞得更高,让家长与教师没有距离,让家长与教师像朋友一般无拘无束。
由于家长的性格不尽相同,家长们与教师沟通问题的语气、方式不一,有的轻言细语,和蔼可亲;有的高声大嗓,吵架一般。碰到高声大嗓的家长,教师要学会宽容,不能失去自我,融入争吵之中,而是要学会耐心倾听,细心解答家长的疑惑,用更多地笑容软化家长。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架子.这是我闻而所思.有位家长说:”某某老师好,某某老师不好:我们走进去接孩子,某某老师理也不理,板着个脸,一丝笑容都没有.”看来,微笑是多么重要!
没有微笑只会让家长与教师好象隔着一座冰山,不能靠近,更不用说沟通了。而微笑会让家长与教师像朋友一般无拘无束;像亲人一般没有距离。
三、坦然廉洁地面对家长,坦然从容应对社会
1 廉洁从教,不贪图便宜
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不能不承认,有些家长有着错误的观点与做法。向教师送礼,希望教师对自己孩子多教育。作为教师的我如能拒绝不收礼最好,再没办法,就用价格相当的书籍等还礼给学生。这样,不仅在双方见面时不觉得尴尬,更让家长对教师有一定好感。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身钦。
2 坦然承认自己的有限能力
坦然去面对一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相信。“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外云卷云舒。”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份坦然,去拥抱我们的多彩人生。
在与一位家长沟通中,谈到她对儿子的字不满意。孩子的邻居在我们平行班中读书,比自己儿子的字好多了。我思索着说,孩子写的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也是正确的。或许是我的原因,我写的字也不太好,方法技巧也不够,对不起,想方法让孩子练练帖子。这时,家长突然笑容满面,我们的心里隔阂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被融化了。
在学生或家长前面,不要怕承认自己的有限能力。人无完人,其实家长和学生都理解这一点,并且还会宽容你的不足。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学会了坦然。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四、用换位思考去理解家长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少了许多理解,将他人与自己对事物的见解不同误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小肚鸡肠地斤斤计较,没完没了地打"肚皮官司",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产生与他人的隔阂,渐渐由小至大,最终成为矛盾双方,水火不相容。
古人云"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分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些都是很富哲理的
开学初,一年级学生章某某的妈妈对学校让家长在校门口等,以免大量人流造成学校秩序混乱,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安全事故等甚不理解。在校门口骂学校,骂老师,引起一些家长都来说骂。
而作为学校和教师,采用互换角色法对家长表示理解,向他们讲解其做法的原因,并表示准时放学,以便家长及时接走孩子。
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让我们经常借助这缕"阳光",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必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更充实,更自在和更快乐。
五、对家长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聆听
如上面一个事例中,我找机会和那位母亲微笑地谈了几次。首先对她的不满表示理解;接着耐心向她讲解:我们学校有一千多名学生,进行“年级时间交错制”放学。如果家长都进来,一会造成全校秩序混乱;二会影响高年级上课;三是现在贩卖儿童现象常有新闻报道。学校,教师都是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如果家长想向老师询问孩子情况,学校和老师当然欢迎。希望得到您对学校和教师做法的谅解。
过了几个星期,这位母亲对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和气,根本不存在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的隔阂。
我想:其实家长大多数都是善良的,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教师能耐心地和家长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