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
【作者】 黄萍英
【机构】 塔前中心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对整理与复习教学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在研讨会上,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自己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认识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一呈现,下面记录的是教师们对几个重点问题的讨论。
一、对整理与复习课这种课型的认识
新课标理念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应该着力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认知基础上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应该把对知识的整理当作知识复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整理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知识的复习和应用。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体验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让学生从形成自己归纳知识的意识,并具有知识归纳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
整理与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不是一味的做练习题,知识的整理是整理与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
观察:包括对知识目录的观察,对题目的观察,对图形、符号、等积极、广泛的观察。这些是使小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认知关联的有效方法。
练习:练习并非唯一指代传统的解题练习,更多的应是开放式的、探究性的主题活动。练习应该反映知识的共性与学生学习个性、能力个性的有机结合。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掌握算法、方法,顺利进行知识的整理。
资料收集与讨论: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障碍通过相关资料收集、阅读以及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等合作学习、自觉学习等形式,增加对知识及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的广度、深度,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效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最后实现对知识结构的重构。
归纳设计制表: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归纳整理制表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表达形式;其次,教师要教学生设计表格的栏目;最后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填入表内。
三、整理与复习的练习题应该怎样设计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
首先,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
其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整理与练习这两大环节在时间上怎样分配
有一位老师提出可以“六四开”即整理六,练习四,这样安排既能保证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整理,又能进行适当的练习。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根据具体年段与所需整理的知识的多寡来灵活安排时间,如果是刚刚开始指导学生整理归纳的方法的中低年段,虽然需整理的知识点较少,但也应多放一点时间在整理上,而对整理的方法掌握得较好的高年段,则应根据需整理的知识的多寡难易来灵活安排时间。还有的老师认为,整理与练习不一定要截然分离,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想想某知识点可以用来解决何种问题,并自行设计练习。
通过本次研讨,教师们明白了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让学生能把要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重新组织的知识牢记下来-这样一来,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整理与复习课这种课型的认识
新课标理念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应该着力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认知基础上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应该把对知识的整理当作知识复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整理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知识的复习和应用。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体验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让学生从形成自己归纳知识的意识,并具有知识归纳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
整理与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不是一味的做练习题,知识的整理是整理与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
观察:包括对知识目录的观察,对题目的观察,对图形、符号、等积极、广泛的观察。这些是使小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认知关联的有效方法。
练习:练习并非唯一指代传统的解题练习,更多的应是开放式的、探究性的主题活动。练习应该反映知识的共性与学生学习个性、能力个性的有机结合。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掌握算法、方法,顺利进行知识的整理。
资料收集与讨论: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障碍通过相关资料收集、阅读以及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等合作学习、自觉学习等形式,增加对知识及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的广度、深度,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效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最后实现对知识结构的重构。
归纳设计制表: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归纳整理制表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表达形式;其次,教师要教学生设计表格的栏目;最后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填入表内。
三、整理与复习的练习题应该怎样设计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
首先,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
其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整理与练习这两大环节在时间上怎样分配
有一位老师提出可以“六四开”即整理六,练习四,这样安排既能保证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整理,又能进行适当的练习。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根据具体年段与所需整理的知识的多寡来灵活安排时间,如果是刚刚开始指导学生整理归纳的方法的中低年段,虽然需整理的知识点较少,但也应多放一点时间在整理上,而对整理的方法掌握得较好的高年段,则应根据需整理的知识的多寡难易来灵活安排时间。还有的老师认为,整理与练习不一定要截然分离,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想想某知识点可以用来解决何种问题,并自行设计练习。
通过本次研讨,教师们明白了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让学生能把要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重新组织的知识牢记下来-这样一来,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