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成五爱

【机构】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三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大拉分学科,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策略的探究。数学教育现在已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教师更要在新形势下把握住教学发展的脉搏,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策略精化,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实践能力
  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同学都缺少正确的认识与方法。刚刚进入到初中的同学都十分努力,老师所教的概念、公式都熟记在心,却总是收效甚微,给自己的内心造成了很大打击。其实,数学的学习,记忆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多动脑、勤动手,更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好多学生家长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文化程序普遍不高等因素而导致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观念,重教育而不会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正确的学习观就更无从谈起。由此不难看出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呢?首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家长对教育的看法,从中分析问题找出学生厌学的症结所在;其次,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进行家访,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对教育的扶持和认识程度。对那些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问题的家长结合实际讲解受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给他们讲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带他们去接触一些与
  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和学生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初中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可能还需要加强,教师应在授课时创新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对于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一些情况相联接,想象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学习兴趣,就很容易明白数学知识。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学生也自然会使用情境来帮助自身进行理解和学习,使其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习点、线、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带有形状的场景,像夜晚天空滑过的流星,满天的星星;下雨的时候,人们打的伞,还有生活中的盲道等等,都是体现了点线面。这些有意思的创新情境,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充分地掌握,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联想,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在对不同内容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切换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紧跟教师的思路,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又简单。
  三、深钻教材,巧妙设置教学过程和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通观现行教材,无论哪个版本,教材的设计较十年前都有非常大的改变版式更新颖,内容更合理,难度更恰当,更贴近生活,也更适应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更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精心设置问题。巧妙的设问,不仅能吸引学习注意,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尽可能地让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问题的设置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困难问题分解简化,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②精心选材。数学知识应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学中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农村生活,例如:例方程解应用题,可选择农村中修猪舍,建鸡场,生活用电,粮食生产,农田耕作等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学生既有生活体验,又有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③精心设置教学过程,认真落实教学中的各环节。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得益彰,和谐融洽,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热身铺垫,引起注意,环节紧凑,过程精彩,动手动脑,练习巩固,归纳小结等。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操作、演示、观察、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猜想、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如何将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呢?一是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努力探索。二是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为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成就。”同时,在倡导学生积极创设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多提问,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分析,并进行自我判定,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喜悦。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方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知。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各有不同的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相互借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淑侠;初中数学教学感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4期
  [2]张艳梅;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7期
  [3]包凤华;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感悟[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