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封杀作秀课,让课堂返璞归真
【作者】 吴福海
【机构】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从教多年来,经常观摩到这样一些优质课,个人先备课,选个班级试讲,邀请几个同盟来听,集各家之长进行修改;然后在学校公开选个班级,作为公开课来上,学校有关领导、较有威望的教师一一到场,上完课后大家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当事老师再次上课,听课的人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直到满意为止。讲课老师按照事先设定的模式“牵”着学生尽情地表演,课堂上环环相扣,师生间互动精彩。就这样,一节优质课在群体的智慧中诞生了。这样的优质课总给人以“做戏”的感觉,好像纯粹就是“表演”给人看的。归结起来,目前的优质课有以下几个弊端:一是表演有余,实在不足。二是探究合作流于形式,独立思考缺少空间。三是课件内容庞杂,学生无暇消化。怎样才能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封杀作秀课,让课堂返璞归真。
1.转变教师观念,于“平凡”中见真实
一种观念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很多老师往往为了取悦评委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优质课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展示,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很必要,但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做“秀”只能是秀出虚假。既然是“优质”的,应该是常态下的进行的课,真实而自然。不要刻意地去掩盖自己课堂上所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学生也不会为了迎合老师而刻意地去做一些超乎自然的事,也不要为了形式刻意去选择不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再一种观念是教师要真正地退居“二线”,把舞台让给学生。在众多优质课评比中,教师精彩的表现往往能很快抓住学生和评委的注意力,因而很多老师就在尽情展现自我上下功夫,而较少顾及学生。这样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两种明显的“硬伤”:一是学生读得不够或者一些问题稍稍展开讨论就草草收兵了;二是学生大多是在老师的掌控下的被动学习,使一节课的主角是老师而非学生,课堂成了老师表演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而非师生互动的天地。而事实上,在有些课堂上,老师如果不展示自己最精彩一面的话,的确会被表现突出的学生所压倒,这样就给人以老师“无能”的感觉。其实,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让学生出彩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2.练好教师内功,于厚“质”中见成效
优质课必须以教师雄厚的“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基础,然后才能有“质”的飞跃,其“优”也才算是不打折扣的优。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深入校本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规范化程度,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个人认为教书犹如耕作,需苦心谋划,慢功出细活,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演出。教诲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也来不得半点急躁。老师要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素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上好每一堂课,这才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优”质的课。
作为历史教师,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学贯中西,博采古今,能够对历史和现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可以说,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就要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沉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灵活变通;而“沉稳”、“灵活变通”均来源于教师的深厚学养和气质风度。
其次,历史教师要善于以准确、凝练、形象并充满哲理与文采的课堂语言来表达历史。平静恬淡、无动于衷地看待世间万物固然是史学家的长处,但不能作为历史教师在感悟历史和传授历史时的心境。授课时只有真情倾注,语言丰富,才能使历史在激情飞扬的师生之间互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的“优质”。
3.组织教学设计,于“活动”中见真功
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如在历史课堂中,以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以17世纪30年代英国查尔斯家族的兴衰为例,设置了问题情境:
查尔斯日记一:“今天,随船队到美洲去殖民的哥哥带回了那么多黄金,这可是航海大发现带给我们家族的兴旺呀!伯父的工场又雇了一批工人,我们还想着发大财呢。”
问题探究1:从材料看,查尔斯家族的兴旺,反映出英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原因是什么?
查尔斯日记二:“国王真是太专横了,他竟然当众宣布自己是“神”,君主至高无上,不通过议会强制征税,伯父的工场还交了很重的税,看来,我们要破产了!”
问题探究2:材料反映出英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什么原因使查尔斯家族面临困境?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整个活动用时不多,但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1)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且材料没有阅读障碍,每位学生都能从材料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全员参与)(2)问题的设置从材料情境中来,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枯燥。(激发兴趣)(3)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学生既在自己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又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合作交流)(4)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点,由浅入深地解决了难点。(学有所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实现了真正的优质。
4.多样的教学方式,于实用中见“优质”
作为优质课评选,教师们都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幻灯与板书结合,图片与史料同现,音乐与诗歌共赏。老师们都各尽其能,让课堂更加鲜活。同时还运用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讲授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更是图片、史料、数字、视频一起走进课堂。但是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实用性。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能够紧紧围绕着主题展开,所选史料、视频、图片等都要服务于主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转变教师观念,于“平凡”中见真实
一种观念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很多老师往往为了取悦评委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优质课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展示,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很必要,但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做“秀”只能是秀出虚假。既然是“优质”的,应该是常态下的进行的课,真实而自然。不要刻意地去掩盖自己课堂上所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学生也不会为了迎合老师而刻意地去做一些超乎自然的事,也不要为了形式刻意去选择不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再一种观念是教师要真正地退居“二线”,把舞台让给学生。在众多优质课评比中,教师精彩的表现往往能很快抓住学生和评委的注意力,因而很多老师就在尽情展现自我上下功夫,而较少顾及学生。这样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两种明显的“硬伤”:一是学生读得不够或者一些问题稍稍展开讨论就草草收兵了;二是学生大多是在老师的掌控下的被动学习,使一节课的主角是老师而非学生,课堂成了老师表演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而非师生互动的天地。而事实上,在有些课堂上,老师如果不展示自己最精彩一面的话,的确会被表现突出的学生所压倒,这样就给人以老师“无能”的感觉。其实,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让学生出彩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2.练好教师内功,于厚“质”中见成效
优质课必须以教师雄厚的“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基础,然后才能有“质”的飞跃,其“优”也才算是不打折扣的优。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深入校本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规范化程度,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个人认为教书犹如耕作,需苦心谋划,慢功出细活,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演出。教诲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也来不得半点急躁。老师要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素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上好每一堂课,这才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优”质的课。
作为历史教师,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学贯中西,博采古今,能够对历史和现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可以说,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就要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沉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灵活变通;而“沉稳”、“灵活变通”均来源于教师的深厚学养和气质风度。
其次,历史教师要善于以准确、凝练、形象并充满哲理与文采的课堂语言来表达历史。平静恬淡、无动于衷地看待世间万物固然是史学家的长处,但不能作为历史教师在感悟历史和传授历史时的心境。授课时只有真情倾注,语言丰富,才能使历史在激情飞扬的师生之间互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的“优质”。
3.组织教学设计,于“活动”中见真功
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如在历史课堂中,以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以17世纪30年代英国查尔斯家族的兴衰为例,设置了问题情境:
查尔斯日记一:“今天,随船队到美洲去殖民的哥哥带回了那么多黄金,这可是航海大发现带给我们家族的兴旺呀!伯父的工场又雇了一批工人,我们还想着发大财呢。”
问题探究1:从材料看,查尔斯家族的兴旺,反映出英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原因是什么?
查尔斯日记二:“国王真是太专横了,他竟然当众宣布自己是“神”,君主至高无上,不通过议会强制征税,伯父的工场还交了很重的税,看来,我们要破产了!”
问题探究2:材料反映出英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什么原因使查尔斯家族面临困境?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整个活动用时不多,但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1)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且材料没有阅读障碍,每位学生都能从材料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全员参与)(2)问题的设置从材料情境中来,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枯燥。(激发兴趣)(3)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学生既在自己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又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合作交流)(4)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点,由浅入深地解决了难点。(学有所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实现了真正的优质。
4.多样的教学方式,于实用中见“优质”
作为优质课评选,教师们都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幻灯与板书结合,图片与史料同现,音乐与诗歌共赏。老师们都各尽其能,让课堂更加鲜活。同时还运用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讲授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更是图片、史料、数字、视频一起走进课堂。但是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实用性。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能够紧紧围绕着主题展开,所选史料、视频、图片等都要服务于主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