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任务教学法”取得成效
【作者】 霍金霞 刘桂红
【机构】 伊春林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进程的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教学方法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法改为“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
我们的做法是:先将学生分组,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由各组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确定本组完成任务的方案,然后按方案实施,教师在旁边负责监督和指导;任务完成后,由学生组内先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评分,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分,才算任务完成。任务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非常好,它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把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是,再好的方法也要靠教师去实施、去引导、去监督,再好的方法也要有得力的措施做保障,才能获得成效。为此,我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力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配合,确保“任务教学法”获得良好的效果。
1、引人竞争机制,先完成任务的多加分,让课堂活跃起来。
布置任务后,要求学生尽快开始行动,尽快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第一时间报告老师,由老师鉴定结果,如果结果正确,则给予5分奖励,后完成的分数递减,先完成的分一定高于后完成的。例如在完成“显微镜使用方法”的任务中,我要求学生,谁找到了图像,谁举手示意,然后我去看,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就给打满分5分,后看到的就只能打5分以下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看,看到后就举手,让老师给鉴定是否正确,虽然教师忙的团团转,但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取得很好的效果。
2、让学生当“小先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任务教学法”要求,教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任务,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同学善于动脑,理解事物快,很快就能完成任务,而有的同学就很难完成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带学生。这样做既利用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不是固定的,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显微镜使用方法的任务中,有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图像,而有的同学就是找不到,那就让先找到图像的同学当“小先生”教没有找到图像的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资源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使得同学间的友谊得到加强,同时也让“小先生们”有成就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钻研。
3、以质量取胜,按完成任务的态度和认真程度评ABC三等,督促学生认真操作。
实行任务教学法,教师的任务变了,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监督者和检查者。更多的是实行监督检查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态度、认真程度做出正确评价,还要求教师能按学生完成任务时所做的贡献大小做出正确评价,只有评价公平、公开、公正,才能达到促进后进,激励先进的目的,督促学生认真操作,更好的完成任务。
4、能认真总结,写出总结报告的加分,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坚持精神。
如果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动脑,那就更加不爱动手,连写总结报告也成了问题。有的同学任务完成的很好,常常到总结时和我商量:老师,我都做完了,我也会了,就行了呗,就别让我写总结报告了,我不愿意写字。他不知道,写总结的过程是对个工作过程的再认识,通过总结可以进一步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供自己的能力,所以,总结是必须的。我们就在这一环节上也加了分,完成总结报告给加分,没完成总结报告则不给分,用强制的手段促使学生完成总结报告,督促学生做到善始善终。
5、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实行“任务教学法”,教师既是任务的参与者,也是任务的监督者和指导者,虽然教师的任务从主体变成了客体,从指挥者变成了监督者、检查者、指导者,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变,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检查、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认真的完成任务,学到真本领,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虽然“任务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不易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教师指导不利的话,学生不易于把握重点和难点。要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重点和难点,教师就要在完成任务时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任务后还要加以总结,通过总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师要做的事情,所以实施“任务教学法”,教师不会清闲实则更忙了。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监督检查指导的作用,才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以上是我们在实施“任务教学法”中的一些做法,在此总结出来,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我们的做法是:先将学生分组,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由各组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确定本组完成任务的方案,然后按方案实施,教师在旁边负责监督和指导;任务完成后,由学生组内先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评分,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分,才算任务完成。任务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非常好,它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把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是,再好的方法也要靠教师去实施、去引导、去监督,再好的方法也要有得力的措施做保障,才能获得成效。为此,我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力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配合,确保“任务教学法”获得良好的效果。
1、引人竞争机制,先完成任务的多加分,让课堂活跃起来。
布置任务后,要求学生尽快开始行动,尽快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第一时间报告老师,由老师鉴定结果,如果结果正确,则给予5分奖励,后完成的分数递减,先完成的分一定高于后完成的。例如在完成“显微镜使用方法”的任务中,我要求学生,谁找到了图像,谁举手示意,然后我去看,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就给打满分5分,后看到的就只能打5分以下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看,看到后就举手,让老师给鉴定是否正确,虽然教师忙的团团转,但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取得很好的效果。
2、让学生当“小先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任务教学法”要求,教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任务,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同学善于动脑,理解事物快,很快就能完成任务,而有的同学就很难完成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带学生。这样做既利用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不是固定的,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显微镜使用方法的任务中,有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图像,而有的同学就是找不到,那就让先找到图像的同学当“小先生”教没有找到图像的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资源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使得同学间的友谊得到加强,同时也让“小先生们”有成就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钻研。
3、以质量取胜,按完成任务的态度和认真程度评ABC三等,督促学生认真操作。
实行任务教学法,教师的任务变了,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监督者和检查者。更多的是实行监督检查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态度、认真程度做出正确评价,还要求教师能按学生完成任务时所做的贡献大小做出正确评价,只有评价公平、公开、公正,才能达到促进后进,激励先进的目的,督促学生认真操作,更好的完成任务。
4、能认真总结,写出总结报告的加分,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坚持精神。
如果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动脑,那就更加不爱动手,连写总结报告也成了问题。有的同学任务完成的很好,常常到总结时和我商量:老师,我都做完了,我也会了,就行了呗,就别让我写总结报告了,我不愿意写字。他不知道,写总结的过程是对个工作过程的再认识,通过总结可以进一步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供自己的能力,所以,总结是必须的。我们就在这一环节上也加了分,完成总结报告给加分,没完成总结报告则不给分,用强制的手段促使学生完成总结报告,督促学生做到善始善终。
5、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实行“任务教学法”,教师既是任务的参与者,也是任务的监督者和指导者,虽然教师的任务从主体变成了客体,从指挥者变成了监督者、检查者、指导者,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变,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检查、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认真的完成任务,学到真本领,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虽然“任务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不易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教师指导不利的话,学生不易于把握重点和难点。要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重点和难点,教师就要在完成任务时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任务后还要加以总结,通过总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师要做的事情,所以实施“任务教学法”,教师不会清闲实则更忙了。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监督检查指导的作用,才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以上是我们在实施“任务教学法”中的一些做法,在此总结出来,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