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 谢永旭
【机构】 于都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中的两种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从理论基础和语言性质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是二者由于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了对语言性质的不同看法,所以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比较研究
在语言学领域,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是两种相对立的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成语言学在语言解释转向语言描述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导致语言学产生了一场革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随着语言学而来的,对生成语言学的成功或失败进行了反思和发展。从上个世纪末以来,莱特,默多克等学者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这就是认知语言学派,他们向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派展开了一场“语言学革命的革命”。
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生成语言学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1)语言是一种认知能力,独立于其他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内在系统。(2)语法是一个自包含的形式系统,具有独立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的结构。(3)语义描述的方法是基于现实条件和外在形式的一种逻辑。
与生成语言学的假设不一样的是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判断:(1)语义认知在语言描述上比生成语言的广泛性更强一些。(2)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境,句法常规系统是一个自包含的符号。(3)仅仅根据描述的逻辑来对语义的条件进行定义是不够的。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语言性质对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差异化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希望从二者的区别中找到相同的特点来推动语言的发展。
一、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
理论是研究语言现象的基石,通过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才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生成语言学和认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了他们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区别。
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生成语言学采取了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它感兴趣的不再是实际存在中的外表化的语言,而是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理论被称之为“生成语言学”,他的主要理论是通过围绕现有的语法来扩大生成语言的构成,并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概念和假设。他的生成语言的概念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的:人们有一种天生的,独立的,抽象的语言和语法系统,并且可以在这种限制性的规则下进行普遍的交流[1]。
“生成语言说”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具有本能的认知能力,可以根据规则来了解语法的普遍性。(2)通过生成语法建立的语言可以表达出句子的完整性。(3)生成语法的规则在形式上有限制性的。(4)语法的构成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语法的表面结构可以按照规则进行设置生成。
乔姆斯基反对经验主义,并视为人类心灵中的一个,人类所拥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他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上的“刺激-反应”模式。在他看来,人类的智慧和大脑的认知能力是相通的,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激活驱动能力,最终产生思想和知识。
乔姆斯基强调指出:(1)人有生产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得人们产生新的想法,这是人的本能之一,是内在的能力,可以为人们积累经验和传播知识;(2)因为语法具有普遍性,没有证据表明人们获得语言的途径是通过学习来还是利用经验获得的。语言的生物本能是已经可以确定了的,这种确定性可以通过人体生理的普遍性来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乔姆斯基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经验得到的。由此可知,乔姆斯基强调人类最基本的能力是会用语言进行表述,后天的发展和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很小[2]。生成语言学的理论特点构成了它独特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观点是不同的。认知语言学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它采用了经验主义的哲学主张,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卢卡斯,提出了“语法合成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生成语言学”的。“语法合成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词汇要求比较简单和模糊,在广泛性上具有象征意义。(2)以基础词汇为单位合成了语法结构,可以表达出更复杂的内容。(3)简单结构的语法,有不同的语义值和不同的结构,在转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4)语言学习者可以从具体实际中学到具体与抽象的内容。
人类的语言是整体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比于其他类似的符号系统,它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认知语言学说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比较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也是比较突出的。象似唯名论的语言和符号的任意性可追溯到古希腊的竞争意识,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才平息了这种争论[3]。
造成认知语言学说这种假说的原因有很多个方面,从哲学上来看,思维和身体相分离的二元论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索绪尔的“任意性”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因为没有接触便可以产生任何性质的逻辑符号,这些逻辑符号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天然的联系的。认知语言学可以为任何语言带来相同的语言规范,这并不是随意创作的,而是由人们所处的认知环境(包括人的生活环境,人的能力水平等)和受限制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4]。认知语言学的建立基础是实证哲学的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不是存在客观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认知语言的思维工具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对应关系。认知语言学家看来,尽管在基本范畴的符号语言是具有一定水平随意性的,虽然在理论上不能生成语言学做出相应的评论,但存在一定的动机,比如在构成单词或短语的上部或下属分类的过程中。
二、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性质
因为理论基础的不同,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性质的看法是不同的。生成语言学坚持客观主义主客体相分离的哲学观,割裂了感知和理性的联系;而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主客体相结合的哲学观,持有与生成语言学相对的工作设想。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语言的描述和限制上。
在生成语言学上语义和语法的关系之间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生成语言学的句法是随便决定的,并且语义的运行相对具有独立性;语法形式的计算规则可以根据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相反语义的附加功能是次要的。乔姆斯基在其著名的著作《句法结构》中明确规定了语法的定义:语法是一个独立的角色,没有依赖感。虽然这个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进行了广泛的修改,除了在语言的基础上又重新规定了语法的涵义和通过句法来研究语义的独立性之外,其余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相对于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为是语言语义的主要成分是感知语言的具体表征形式,很久以前就存在了语言的进化。
生成语言学是通过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方法来描述语言性质,把语言性质归纳为一种普遍规律,在语言生成模式下衍生出各种语言性质和语言的共性。生成语言的性质可以满足语法范畴和语义结构的判断,在语法结构的基础上作出合乎规范的判断。
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上可以看出,它的语言性质的特点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把人们的心灵给固化,它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感知认知过程的,并逐步形成独特的语言性质,这种性质是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虽然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语义的区别,但从根本上来说一般不会先天形成,而是从实际的切身体验,以及通过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来认识到这种推理过程与切身体验的物理结构,这对认知语言的语言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5]。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主要成分,以感知表征的形式出现,早在语言完整进化之前就已经存在。语义图式的结构制约着可能的语法结构形式。相反,生成语言学认为,句法是自主的,可以独立于语义而运行;语法就是形式的运算,可以由系统规则来描写,而语义是次要的附加特征。
认知语言学从传达语言的语义作为出发点,认知语言学的语言性质一般都存在于头脑中,该语言的含义映射到认知或语言表达的心理实体。换言之,其语言性质是概念的心理点,而不是在外部世界中的对象,语言单位相当于结构的概念的含义,是一种认知构建的过程。认知语言学按照生成语法的语言系统、表达内容和语法来对语言性质进行约束、支配,这是约束语义和语用的关键因素。认知语言学和语言认知之间是相互支持和约束的,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都受到词汇、句法和语义的控制[6]。总之,研究认知语言学中语言性质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首先通过认知语言学从功能上来进行语义分析,分析之后语言的意义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其次通过语义的包容性,来解决语言的分类制度,在语言性质和语义层次链接之间形成不同的语言世界。
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语言性质虽然存在差别和不同,但都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观察,并对语言进行了描述和充足的解释,强调语言理论的可应用性,不仅来形容某一种语言更适用来描述所有的语言,这两种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内涵。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86-92
[2]石毓智.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与语言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4-105
[3]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45-47
[4]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9
[5]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76
[6]袁晓红,戴卫平.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差别对比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7-111
作者简介:谢永旭,笔名戢龠、巨波、李玉冰。(中文本科,文学学士,高级职称,教研组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中国基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语文高考复习备考等)中华当代杰出诗词著作家,全国诗文书画先进工作者,现为《中学语文》《百家》等杂志特约编辑,香港银河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术研究研名誉副院长,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诗词协会秘书长兼理事、中华诗词发展委员会会员,赣南师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外聘导师。当过赣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北漂过,曾任中国教育新闻网项目推介,《首都医药》杂志编辑,出席过博鳌亚洲教育论坛,在杨宋镇当过群众演员,《当代诗人作品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主编、2013年吟坛畅销书《当代诗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一副主编、国内知名教育品牌核按钮语文高考复习丛书(语文学科,武汉出版社)副主编和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丛书主编、国家级大型教育文献《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顾问柳斌、王文、湛朱小蔓)编委,参与过中国第二届百诗百联大赛作品评选活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等主办)。著有言论集《也说集—戢龠哲思小语》(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古典诗词集《步云斋诗稿》(银河出版社出版)、教学论著《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和发展研究》(21万余字,即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论文选粹》、新诗集《梦与美》、散文集《云淡风轻》等多部专集。被国际中华诗词总会、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等授予“中华诗词艺术一等奖章”,简历被收入9部国家级大型权威辞书。至今文学作品、书法作品和摄影作品已获20余次全国专业大赛一、二、三等奖,10余次省、地级文艺作品大赛不同等级奖励,古典诗词还荣获华表奖;在省级以上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见播见登新闻作品近20篇,发表诗歌、散文及摄影等作品200多篇(首),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及获国家级一等奖近20篇。爱好各类艺术,痴迷书法摄影和作词作曲,首次在县城广场成功的举办过个人艺术摄影展。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比较研究
在语言学领域,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是两种相对立的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成语言学在语言解释转向语言描述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导致语言学产生了一场革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随着语言学而来的,对生成语言学的成功或失败进行了反思和发展。从上个世纪末以来,莱特,默多克等学者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这就是认知语言学派,他们向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派展开了一场“语言学革命的革命”。
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生成语言学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1)语言是一种认知能力,独立于其他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内在系统。(2)语法是一个自包含的形式系统,具有独立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的结构。(3)语义描述的方法是基于现实条件和外在形式的一种逻辑。
与生成语言学的假设不一样的是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判断:(1)语义认知在语言描述上比生成语言的广泛性更强一些。(2)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境,句法常规系统是一个自包含的符号。(3)仅仅根据描述的逻辑来对语义的条件进行定义是不够的。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语言性质对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差异化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希望从二者的区别中找到相同的特点来推动语言的发展。
一、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
理论是研究语言现象的基石,通过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才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生成语言学和认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了他们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区别。
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生成语言学采取了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它感兴趣的不再是实际存在中的外表化的语言,而是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理论被称之为“生成语言学”,他的主要理论是通过围绕现有的语法来扩大生成语言的构成,并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概念和假设。他的生成语言的概念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的:人们有一种天生的,独立的,抽象的语言和语法系统,并且可以在这种限制性的规则下进行普遍的交流[1]。
“生成语言说”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具有本能的认知能力,可以根据规则来了解语法的普遍性。(2)通过生成语法建立的语言可以表达出句子的完整性。(3)生成语法的规则在形式上有限制性的。(4)语法的构成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语法的表面结构可以按照规则进行设置生成。
乔姆斯基反对经验主义,并视为人类心灵中的一个,人类所拥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他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上的“刺激-反应”模式。在他看来,人类的智慧和大脑的认知能力是相通的,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激活驱动能力,最终产生思想和知识。
乔姆斯基强调指出:(1)人有生产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得人们产生新的想法,这是人的本能之一,是内在的能力,可以为人们积累经验和传播知识;(2)因为语法具有普遍性,没有证据表明人们获得语言的途径是通过学习来还是利用经验获得的。语言的生物本能是已经可以确定了的,这种确定性可以通过人体生理的普遍性来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乔姆斯基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经验得到的。由此可知,乔姆斯基强调人类最基本的能力是会用语言进行表述,后天的发展和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很小[2]。生成语言学的理论特点构成了它独特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观点是不同的。认知语言学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它采用了经验主义的哲学主张,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卢卡斯,提出了“语法合成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生成语言学”的。“语法合成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词汇要求比较简单和模糊,在广泛性上具有象征意义。(2)以基础词汇为单位合成了语法结构,可以表达出更复杂的内容。(3)简单结构的语法,有不同的语义值和不同的结构,在转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4)语言学习者可以从具体实际中学到具体与抽象的内容。
人类的语言是整体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比于其他类似的符号系统,它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认知语言学说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比较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也是比较突出的。象似唯名论的语言和符号的任意性可追溯到古希腊的竞争意识,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才平息了这种争论[3]。
造成认知语言学说这种假说的原因有很多个方面,从哲学上来看,思维和身体相分离的二元论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索绪尔的“任意性”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因为没有接触便可以产生任何性质的逻辑符号,这些逻辑符号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天然的联系的。认知语言学可以为任何语言带来相同的语言规范,这并不是随意创作的,而是由人们所处的认知环境(包括人的生活环境,人的能力水平等)和受限制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4]。认知语言学的建立基础是实证哲学的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不是存在客观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认知语言的思维工具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对应关系。认知语言学家看来,尽管在基本范畴的符号语言是具有一定水平随意性的,虽然在理论上不能生成语言学做出相应的评论,但存在一定的动机,比如在构成单词或短语的上部或下属分类的过程中。
二、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性质
因为理论基础的不同,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性质的看法是不同的。生成语言学坚持客观主义主客体相分离的哲学观,割裂了感知和理性的联系;而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主客体相结合的哲学观,持有与生成语言学相对的工作设想。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语言的描述和限制上。
在生成语言学上语义和语法的关系之间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生成语言学的句法是随便决定的,并且语义的运行相对具有独立性;语法形式的计算规则可以根据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相反语义的附加功能是次要的。乔姆斯基在其著名的著作《句法结构》中明确规定了语法的定义:语法是一个独立的角色,没有依赖感。虽然这个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进行了广泛的修改,除了在语言的基础上又重新规定了语法的涵义和通过句法来研究语义的独立性之外,其余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相对于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为是语言语义的主要成分是感知语言的具体表征形式,很久以前就存在了语言的进化。
生成语言学是通过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方法来描述语言性质,把语言性质归纳为一种普遍规律,在语言生成模式下衍生出各种语言性质和语言的共性。生成语言的性质可以满足语法范畴和语义结构的判断,在语法结构的基础上作出合乎规范的判断。
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上可以看出,它的语言性质的特点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把人们的心灵给固化,它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感知认知过程的,并逐步形成独特的语言性质,这种性质是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虽然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语义的区别,但从根本上来说一般不会先天形成,而是从实际的切身体验,以及通过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来认识到这种推理过程与切身体验的物理结构,这对认知语言的语言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5]。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主要成分,以感知表征的形式出现,早在语言完整进化之前就已经存在。语义图式的结构制约着可能的语法结构形式。相反,生成语言学认为,句法是自主的,可以独立于语义而运行;语法就是形式的运算,可以由系统规则来描写,而语义是次要的附加特征。
认知语言学从传达语言的语义作为出发点,认知语言学的语言性质一般都存在于头脑中,该语言的含义映射到认知或语言表达的心理实体。换言之,其语言性质是概念的心理点,而不是在外部世界中的对象,语言单位相当于结构的概念的含义,是一种认知构建的过程。认知语言学按照生成语法的语言系统、表达内容和语法来对语言性质进行约束、支配,这是约束语义和语用的关键因素。认知语言学和语言认知之间是相互支持和约束的,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都受到词汇、句法和语义的控制[6]。总之,研究认知语言学中语言性质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首先通过认知语言学从功能上来进行语义分析,分析之后语言的意义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其次通过语义的包容性,来解决语言的分类制度,在语言性质和语义层次链接之间形成不同的语言世界。
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语言性质虽然存在差别和不同,但都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观察,并对语言进行了描述和充足的解释,强调语言理论的可应用性,不仅来形容某一种语言更适用来描述所有的语言,这两种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内涵。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86-92
[2]石毓智.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与语言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4-105
[3]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45-47
[4]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9
[5]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76
[6]袁晓红,戴卫平.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差别对比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7-111
作者简介:谢永旭,笔名戢龠、巨波、李玉冰。(中文本科,文学学士,高级职称,教研组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中国基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语文高考复习备考等)中华当代杰出诗词著作家,全国诗文书画先进工作者,现为《中学语文》《百家》等杂志特约编辑,香港银河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术研究研名誉副院长,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诗词协会秘书长兼理事、中华诗词发展委员会会员,赣南师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外聘导师。当过赣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北漂过,曾任中国教育新闻网项目推介,《首都医药》杂志编辑,出席过博鳌亚洲教育论坛,在杨宋镇当过群众演员,《当代诗人作品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主编、2013年吟坛畅销书《当代诗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一副主编、国内知名教育品牌核按钮语文高考复习丛书(语文学科,武汉出版社)副主编和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丛书主编、国家级大型教育文献《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顾问柳斌、王文、湛朱小蔓)编委,参与过中国第二届百诗百联大赛作品评选活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等主办)。著有言论集《也说集—戢龠哲思小语》(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古典诗词集《步云斋诗稿》(银河出版社出版)、教学论著《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和发展研究》(21万余字,即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论文选粹》、新诗集《梦与美》、散文集《云淡风轻》等多部专集。被国际中华诗词总会、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等授予“中华诗词艺术一等奖章”,简历被收入9部国家级大型权威辞书。至今文学作品、书法作品和摄影作品已获20余次全国专业大赛一、二、三等奖,10余次省、地级文艺作品大赛不同等级奖励,古典诗词还荣获华表奖;在省级以上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见播见登新闻作品近20篇,发表诗歌、散文及摄影等作品200多篇(首),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及获国家级一等奖近20篇。爱好各类艺术,痴迷书法摄影和作词作曲,首次在县城广场成功的举办过个人艺术摄影展。